这首清代董元恺的《偷声木兰花·其三》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闺怨词。开篇“长江渺渺芙蓉渡”,以长江的浩渺和芙蓉渡口的意象,描绘出一幅辽阔而寂寥的画面,象征着主人公与远方亲人之间的距离遥远。接着,“横浦重重梅岭路”进一步强调了道路的艰难,暗示了通信的不易。
“万水千山”四字概括了旅程的艰辛,同时也暗含了词人对游子在外漂泊的担忧。“唱尽新词行路难”表达了闺中人对游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歌唱来排遣心中的苦闷,感叹行路之艰如同词中的新词一般难以言表。
下片“海南霜雪从无信”转而描述了闺中人等待的漫长和失望,海南的霜雪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和音信的断绝。“点点偏催游子鬓”则细腻地刻画了岁月在游子身上留下的痕迹,加重了闺人的忧虑。
最后两句“玉臂云鬟,懊恼三秋人未还”直抒胸臆,闺人以玉臂和云鬟的形象自比,表达对游子归期遥遥无期的深深懊恼,以及对秋天来临而人仍未归的无奈和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通过描绘旅途的艰难和等待的煎熬,展现了闺中人对远方游子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