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俗龛

亦自堆残卷,何曾一室空。

文殊或过问,弥勒也难同。

畏客长疑病,教儿未觉穷。

只愁深夜后,冻杀蠹书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和尚居住的简陋环境与内心的宁静。首句“亦自堆残卷”,写出了和尚的书籍堆积如山,暗示了其对学问的追求和热爱。接着“何曾一室空”一句,转折巧妙,看似矛盾,实则表达了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和尚的心灵世界依然丰富充实。

“文殊或过问,弥勒也难同。”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是佛教中的重要人物,分别代表智慧和慈悲。这两句诗通过假设文殊和弥勒来访,却难以找到共同话题,形象地展现了和尚独特的精神世界,与常人不同,与佛学的高深境界相契合。

“畏客长疑病,教儿未觉穷。”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和尚的生活状态。他担心客人来访时自己身体不适,显得有些多虑;教育孩子时,却并未感到贫困的困扰,体现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和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最后,“只愁深夜后,冻杀蠹书虫。”这句话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夜晚的忧虑,担心深夜后书籍上的蛀虫会因寒冷而死亡,实际上是在借物喻人,暗示了他对知识的珍视和对学问传承的担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和尚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天公新搆茆舍观音堂侧

草草数间屋,言依古佛居。

仅能遮雨雪,大半是图书。

梵唱连歌板,棋声杂粥鱼。

何须青琐闼,即此乐如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戴三移居铁岭

既在大荒外,何须近郭居。

避人宁信虎,奉母并携书。

药厌韩康卖,田随桀溺锄。

料当雪霁后,曝背一思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自八月初病耳至十一月不愈

病耳四经月,耳根转自清。

鸦啼久绝响,云过似闻声。

箫鼓从来厌,是非何处生。

老年诸籁息,毋复畏天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怀城中诸公

只在边尘里,年年老别离。

冰霜原共苦,山水岂余私。

有命荷皇泽,无家感佛慈。

愿言各努力,庶足慰相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