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龙门

桑麻迤逦入高原,级级差差水落田。

树色自分深浅绿,山光都在淡浓烟。

竹舆渐近钟鸣处,诗句来从鸟语边。

又是一番新样致,如何写得十分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桑麻连绵进入高原,阶梯状的水流注农田。
树木的颜色自然分出深浅绿,山光在轻雾中忽明忽暗。
竹制的小车接近钟声响起的地方,诗句灵感来自鸟儿的歌唱。
又是一番新的景象,如何能完全描绘出来呢。

注释

桑麻:指桑树和麻,古代常见的农作物。
迤逦:连绵不断,延伸的样子。
高原:地势较高的平坦地区。
级级差差:形容阶梯状的地形或水流起伏。
水落田:水流注入田地,灌溉之意。
树色:树木的颜色。
自分:自然区分,自然而然。
山光:山的景色。
淡浓烟:比喻轻雾,朦胧的光线。
竹舆:竹制的小车。
钟鸣:寺庙或村庄中的钟声。
诗句:文学创作中的诗词。
鸟语:鸟儿的叫声。
新样致:新颖别致的景象。
如何:怎么,如何表达。
十分全:完全、详尽地描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村风光图景。开篇“桑麻迤逦入高原,级级差差水落田”两句,通过对桑麻和流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农村特有的宁静与和谐之美。诗人巧妙地运用“迤逦”一词来形容桑麻的生长状态,以及“级级差差”来形容水声的节奏感,营造出一种恬淡自然的氛围。

接着,“树色自分深浅绿,山光都在淡浓烟”两句,则转向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通过“树色自分深浅绿”来描绘不同层次的森林颜色变化,而“山光都在淡浓烟”则捕捉到了山光在薄雾中的柔和与迷离之美,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感。

诗中后两句“竹舆渐近钟鸣处,诗句来从鸟语边”,则是对诗人寻找灵感的情景进行描写。通过“竹舆渐近”可以想象到诗人乘坐竹制小船逐渐接近某个地方,而那个地方正是钟声响起之地。这既可能是寺庙,也可能是乡村的某个场所。而“诗句来从鸟语边”,则表明诗人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尤其是来自鸟儿的歌唱。

最后,“又是一番新样致,如何写得十分全”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创作的一种自信和挑战。这里的“新样致”可能指的是诗中的新颖意境或新奇之笔法,而“如何写得十分全”则是诗人对于作品完整性与完美性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36)

杨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湍水岩祷雨诗(其二)

精祷何须到处临,只祈湍水沛甘霖。

驱除旱魃无馀事,感召灵神在寸忱。

庭砌已酣行蚁战,山川能动老龙吟。

当知一饱皆公赐,雷地何人无喜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蒙检讨封送所与诸同朝倡酬盛作某老拙愧后砾某祗拜以呈

原庙陪祠晓色开,从容复指缀衣来。

花填辇路惊何早,春向皇都特亟回。

声赞俯躬千冠带,香浮夹道万楼台。

传闻归燕隆亲睦,天上云韶拱玉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嘉定改元久旱得雨诗呈张令君(其一)

底事焦劳偃室中,耕农皋月未施工。

两龙会合千山暗,数日霖零百里同。

举手尽称知县雨,何心领略大王风。

再生天造奚为报,海有穷时此不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嘉定改元久旱得雨诗呈张令君(其二)

两日长忧积满中,感深令祷格天工。

欣欣处处人人喜,渺渺茫茫亩亩同。

不至伤如无极雅,行当改赋黍离风。

邑民颂德千和万,毫楮如何可以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