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默翁入浙

有佛处不得住,铁鞭击碎珊瑚树。

无佛处急走过,澄潭不许苍龙卧。

三千里外莫错举,剔起眉毛眼卓坚。

与么则不去也,百城烟水难图画。

摘杨花,摘杨花,未容眨眼早忘家。

赵州舌本悬千日,石火电光追莫及。

纸灯吹灭便知归,落在吾家第二机。

翻身倒握乌藤去,千圣罗笼不肯住。

何时砥柱障颓波,大扇真风满寰宇。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有佛的地方不能停留,铁鞭会打碎珊瑚树。
没有佛的地方要迅速通过,清澈的潭水不容许苍龙躺下。
在三千里之外切勿轻举妄动,挑起眉毛眼神坚定。
这样就不能离开,即使百座城市如画也无法挽留。
采摘杨花,采摘杨花,还没等眨眼就已忘记家乡。
赵州禅师的智慧犹如悬空千日,石火电光也无法追上。
纸灯吹灭就知道回家路,它落在我家的第二重境界。
转身倒握着乌藤离去,千圣的罗网也不能留住。
何时能成为中流砥柱,阻挡颓废的潮流,让大扇的真风充满世界。

注释

佛处:有佛法的地方。
铁鞭:比喻严厉的教诲或惩罚。
澄潭:清澈的湖潭。
苍龙:古人常以龙象征帝王或高人。
赵州:古代地名,指赵州桥所在地,这里代指禅宗大师。
第二机:佛教用语,指修行的更高层次。
乌藤:一种植物,此处可能象征某种束缚。
罗笼:比喻重重束缚或困境。
砥柱:比喻中坚力量或支撑。
大扇真风:比喻广大的正义之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心月送给一位名叫默翁的朋友前往浙江的赠别之作。诗中寓言深刻,富有禅意。诗人以“有佛处不得住”和“无佛处急走过”表达出修行者应超越世俗与宗教的束缚,迅速前行的态度。接着,“澄潭不许苍龙卧”象征着内心的清明,不容杂念停留。诗人告诫默翁要谨慎选择,避免错误。

“三千里外莫错举”强调长途跋涉中的抉择,而“剔起眉毛眼卓坚”则形容默翁的决心坚定。接下来,诗人以“摘杨花”和“赵州舌本悬千日”比喻时光飞逝和默翁的智慧深沉,暗示他虽身处异乡,但不忘本心。最后两句“翻身倒握乌藤去,千圣罗笼不肯住”,表达了对默翁追求自由、不受拘束精神的赞美,以及期待他能成为世间变革的力量。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禅宗的哲理,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修行者的期许。

收录诗词(382)

释心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林藏主省亲

有十不归今且归,不愿再见今再见。

古今大道常坦然,各自当门通一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霰]韵

送保慧大师(其一)

生在如来家,须学如来行。

诸念入正念,有诤归无诤。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敬]韵

送寂照庵归蜀

错向南来犹自可,归乡一错更难追。

果然到底错将去,三十六江流向西。

形式: 七言绝句

须菩提赞(其一)

倚杖而立,示真般若。手中册子,云何抄写。

长老若不放下,疑杀后生尊者。

形式: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