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乌程簿厅浮玉亭七首(其四)

一日溪流万橹声,簿书丛里眼偏明。

青衫不怕笼朱墨,直下沧浪便濯缨。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在一天中,溪流的潺潺声如同千万只船桨摇动,
在堆积如山的公文堆中,我的眼神却格外清晰。

注释

一日:一天之中。
溪流:小溪流水。
万橹声:无数船只的桨声。
簿书丛:成堆的公文。
眼偏明:目光特别明亮。
青衫:官职低微的人穿的青色衣服。
不怕:不惧怕。
笼朱墨:染上墨迹(指批阅公文)。
直下:径直。
沧浪:古代江名,这里泛指清水。
濯缨:清洗冠缨,比喻超脱世俗,洁身自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忙而清雅的场景。"一日溪流万橹声"生动展现了溪水边舟楫穿梭,繁忙的市集或渔舟劳作的生动画面,传达出乌程簿厅周围生活的活力。"簿书丛里眼偏明"则暗示了诗人身处文书堆中,却能保持清晰的洞察力,显示出其坚韧的工作态度和高洁的品性。

"青衫不怕笼朱墨"中的"青衫"象征着官职低微,"朱墨"指公文,诗人表示自己不畏琐碎事务,专心于职责。"直下沧浪便濯缨"引用《楚辞·渔父》中的典故,表达诗人即使在世俗环境中,也保持着超脱的心境,视官场污浊如沧浪之水,随时准备洗去尘埃,保持自我洁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细节和典故,表现了诗人虽身处簿书之中,但心怀高远,不为俗务所累的清高品格。

收录诗词(628)

袁说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乌程簿厅浮玉亭七首(其三)

谁将绝景傍家边,举足溪山已满前。

莫恨微官清俸少,一亭风月不论钱。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题乌程簿厅浮玉亭七首(其二)

人言苕霅下千崖,一水中分两派开。

但怪玉浮浮似磬,不知原自泗滨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题乌程簿厅浮玉亭七首(其一)

道场山顶出南溪,苍弁峰头正直西。

更割东桥仪凤水,如今定不怨鸾栖。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题尤提举惠双莲二首(其二)

六月炎歊苦盛长,一枝遣伴北窗凉。

此花便合雄文记,拟为君书瑞应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