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沈光文对友人吴正甫突然想出家为僧的回应。诗中充满了对出家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首句“常说为僧好”,点明了社会上普遍认为出家为僧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接着,“君今欲了缘”则引出了吴正甫的决定,他想要结束尘世的因果,寻求心灵的解脱。接下来的“果然撇得下,祇便悟当前”,表达了如果真的能放下世间的一切,那么就能在当下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但使身无累,毋令世有权”这两句强调了摆脱世俗束缚的重要性,只有身心自由,才能不受外界权力的影响,真正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最后,“释名余早定,不是爱虚圆”则表明了诗人对出家生活的态度,他认为选择出家是早就确定的事情,并非为了追求虚幻的圆满,而是出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探讨了出家生活背后的深层意义,以及个人在面对生活选择时的内心挣扎与最终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