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一日次宿州是年闰二月

三月添春却减春,春归不尽正芳辰。

青青梅结半衔夏,点点花飞欲傍人。

檐外莺啼催曙色,盘中鸡肋笑游身。

上林信道风光好,乘兴冲泥且度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三月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体验,充满了对春天的细腻观察和感慨。

首联“三月添春却减春,春归不尽正芳辰”以对比手法开篇,既表达了春天在三月时分增添生机却又似乎稍显消逝的微妙变化,又强调了春天并未完全离去,正是最美好的时光。这里的“添春”与“减春”巧妙地捕捉了季节转换的瞬间感,而“春归不尽”则暗示着春天的余韵仍在,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不舍。

颔联“青青梅结半衔夏,点点花飞欲傍人”进一步描绘了春天即将过渡到夏天的景象。青青的梅子预示着初夏的到来,而飘落的花瓣仿佛在轻触人的脸颊,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这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细节,生动展现了春天与夏天交接的瞬间美。

颈联“檐外莺啼催曙色,盘中鸡肋笑游身”则转向听觉和动作的描写。清晨,檐下的黄莺啼鸣催促着曙光的到来,而诗人想象中的“鸡肋”(鸡的骨头)似乎也在戏谑地嘲笑游人的忙碌。这里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界的生物以情感,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尾联“上林信道风光好,乘兴冲泥且度津”总结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赞美,并表达了他不畏艰难、兴致勃勃地欣赏美景的态度。上林,古代指皇家园林,此处泛指美好的自然景观。诗人选择在雨中漫步,充分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末期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融入,展现出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画面。它不仅捕捉了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收录诗词(9)

钟万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于田子。明神宗万历七年(一五七九)举人,官邵武同知,以艰去,补襄阳同知,升知府。有《戋戋言文集》。民国《清远县志》卷六有传

  • 字:懋和
  • 号:初宇
  • 籍贯:清远

相关古诗词

怀旧寅长冯太咸

岘首回思杯酒馀,衡阳目断故人书。

何谗八载仍为守,得意三山好卜居。

裘带风流天地在,渔樵生计鬓毛疏。

冯唐未必终淹滞,悬念绨袍过草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鳌头塔

倚郭楼成控越台,茏葱佳气郁谁开。

星连峡口双洲见,塔柱天中万顷回。

虚宇飞纱笼佛阁,碧梧栖凤起云台。

枯株漫诧当年事,伏日晖晖忽震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游浮邱呈赵太史

海上丹邱一径通,千年仙迹未冥濛。

珊瑚井后丹光在,玳瑁亭高凤吹空。

倚槛苍烟浮叠嶂,开尊紫气隐帘栊。

玉堂仙吏新篇满,已副名山石室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秋日集海珠寺

雪后移舟江上台,潮声听处兴悠哉。

风声萧寺随钟去,月过佗城逐雁来。

僧向中宵亲洗钵,人从何处度浮杯。

可怜日夜东流急,不念驰光白发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