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

层峦叠嶂高嶙峋,青溪碧涧波粼粼。

堂亭寺观不知数,市廛隔断无纤尘。

迢迢有客泛孤舫,一苇凌空放双桨。

俨如仙子御风行,烟雾中间互相访。

依稀疑是终南山,坐者揖者咸衣冠。

采药每将巾舄湿,共谈那解天壤宽。

是谁好事留斯迹,安得其间一栖息。

瞻彼春空一片云,为霖有意人难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峦、溪流、亭台楼阁以及人物活动的场景。诗人以“层峦叠嶂高嶙峋,青溪碧涧波粼粼”开篇,用“嶙峋”和“粼粼”两个词分别形容山石的险峻和溪水的清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壮丽的自然景观。接着,“堂亭寺观不知数,市廛隔断无纤尘”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幽静与远离尘嚣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迢迢有客泛孤舫,一苇凌空放双桨”描绘了一位客人在孤舟上悠然自得地划桨前行的景象,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统一的画面。“俨如仙子御风行,烟雾中间互相访”则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人物活动比作仙人般超凡脱俗的行径,增添了画面的神秘色彩。

“依稀疑是终南山,坐者揖者咸衣冠”一句,通过将眼前的景象与著名的终南山相联系,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壮美与神圣感。接下来,“采药每将巾舄湿,共谈那解天壤宽”描述了人们在自然中劳作与交流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最后,“是谁好事留斯迹,安得其间一栖息。瞻彼春空一片云,为霖有意人难识”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不可完全理解的一面。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感又充满想象的山水世界。

收录诗词(48)

刘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鱼图

长风驾海峥嵘立,百川如沸天吴泣。

赤鲤横霜怒浪掀,三十六鳞当水击。

扬鬐鼓鬣辟鸿濛,凡介常鳞应伏匿。

乾坤浩荡古今浮,烟云咫尺风雷夕。

葛陂竹化事无凭,丰壤剑沈人已昔。

琴高跨背亦渺茫,子英骑角空腾踯。

何如锦鳞三月春,桃花浪暖迷云津。

天下苍生望霖雨,一朝变化苏呻吟。

形式: 古风

文会轩

三槐后裔皇家客,潇洒襟怀美风格。

生平雅好殊寻常,不向繁华尚清白。

禁城东面都衢西,高居大厦连云低。

就中一轩号文会,子史经书罗四围。

明窗净几绝尘俗,奇花异卉堪娱目。

五侯七贵追逐来,学士先生常觅宿。

酒肴罗列开绮筵,阔论高谈无后先。

不知方来千载下,不知盘古羲皇前。

歌诗翰墨成渊薮,篆籀鸟迹杂科斗。

钟王笔法鬼神惊,晋唐绘事无不有。

东君坐卧不此移,朝回退食无閒时。

歌罢鸟鸣歌丽泽,芝兰谊重芳名驰。

我居黄扉密勿处,可怜此会未得预。

张良范蠡笑人痴,行应参透黄粱趣。

形式: 古风

自古高人偏爱竹,常向轩前看未足。

眉山苏子笔如神,洋州老可曾相熟。

东鲁藩垣有卯君,等閒濡染生烟云。

俨然如到嶰谷上,金刀截断苍苍纹。

莫说淇园春雨霁,此君在在增佳致。

帝子啼痕色尚斑,丹阳径造留深意。

三更月上照寒阴,孤稍化出虬龙吟。

世间草木敢相抗,直节清风照古今。

形式: 古风

大韶山水图

江南之山倚南斗,根据蜿蜒几千亩。

悬厓峭壁重复重,若坐若立还若走。

江南之水环南都,汹涌周回为具区。

包天括地深无极,云帆雪浪相萦纡。

水流山峙多清气,钟出高人自拔萃。

平生爱住山水间,养高不为形骸累。

嵓前空翠飞濛濛,小桥不与周逵通。

房栊半出长林外,人声多在云烟中。

好景静观皆自得,著书老却龙鳞柏。

昨夜虹光射斗牛,山灵放出文章伯。

献策御前誇第一,词林更转春坊秩。

莫将山水匿胸中,普施霖雨苍生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