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茅山天市坛四首(其四)

郭仙清夜扣舷时,万籁秋笙月一池。

千载谁传灵凤曲,羽童吟作步虚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惟则的《登茅山天市坛四首(其四)》,描绘了夜晚在茅山天市坛登高望远的情景,充满了幽静与神秘的氛围。

首句“郭仙清夜扣舷时”,以“郭仙”暗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通过“清夜扣舷”这一动作,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致远的意境。夜晚的清冷与仙人的悠然自得相映成趣,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次句“万籁秋笙月一池”,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秋夜的风声、虫鸣等各种自然声音汇聚成一首美妙的乐章,与明月倒映在水池中形成的画面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美丽画卷。这里的“秋笙”不仅指自然界的声音,也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后两句“千载谁传灵凤曲,羽童吟作步虚词”,将主题升华至更深层次的思考。这里提到的“灵凤曲”和“步虚词”,分别代表了仙界的音乐与仪式,暗示了诗人对于仙界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然而,“千载谁传”一句,又流露出对传承与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超凡境界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与传承的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54)

惟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僧。俗姓谭。得法于明本。辟吴城东北隅废圃为方丈,名师子林。又尝遁迹松江之九峰。工诗。有《师子林别录》

  • 字:天如
  • 号:佛心普济文惠大辨禅师
  • 籍贯:吉安永新

相关古诗词

湖村庵即事(其一)

日度斜塘水气昏,石桥高柳对柴门。

霜风搅树叶如雨,忽见一帆来远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师子林即景(其一)

鸟啼花笑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师子林即景(其五)

卧云冷室睡魔醒,残漏声声促五更。

一梦又如过一世,东方日出是来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示门人偈

轻烟薄雾实难描,更有何人手段饶。

惊起暮天沙上雁,双双飞去上云霄。

形式: 偈颂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