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湖上寓楼前梧桐树的景象,通过对比树木的成长与诗人的感慨,表达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主题。首句“楼前有桐树,婆娑枝叶好”展现了梧桐树的生机勃勃,接着“雨过生凉阴,青葱媚晴昊”描绘了雨后树荫带来的清凉和晴日下的翠绿。诗人回忆起年轻时在此居住,梧桐树那时还如同细小的手指,而今已长成粗壮的大树,引发他对岁月匆匆的感叹。
“荏苒二十秋,轮囷倏成抱”直接点明时间的流逝,感慨自己也仿佛随着树木一同迅速衰老。“嗟彼树如此,我宁不速老?”流露出对青春不再的无奈。诗人坐在南窗下,心情沉重,“颓然坐南荣,忧来不可扫”,双峰如故人般的山景虽美,却无法排解他的忧愁。
“双峰如故人,冠霞而衣缟”以山峰比喻故友,表达对友情的怀念,同时也借自然景色寻求心灵的慰藉。“对此豁襟情,林峦足幽讨”表明他在欣赏美景中试图宽慰自己,但又意识到“安能逐氛埃,零落同秋草”的命运不可避免。
最后两句“倚桐三叹息,还山苦不早”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前未能早日归隐的遗憾。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