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先贤归南海

束书相伴到江西,我尚濡留子遽归。

轮角难生催别斝,刀头欲折为斑衣。

功名有分须如意,学问无穷更造微。

若到家林遇奴辈,先教拂拭钓鱼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带着书籍陪伴我一同前往江西,我还未走你却突然要归去。
车轮转动难以留住你的离去,仿佛连酒杯都在催促离别,我的心如刀割般痛苦。
功名之事自有定数,但愿一切顺心如意;学问无尽,还需深入钻研更细微之处。
如果回到家乡遇见那些人,首先要让他们擦拭干净钓鱼的石头。

注释

束书:带着书。
江西:江西地区。
濡留:留恋不舍。
遽归:突然回去。
轮角:车轮。
别斝:离别之酒。
刀头欲折:心如刀割。
功名有分:功成名就。
如意:称心如意。
造微:深入研究。
家林:家乡。
奴辈:乡亲们。
钓鱼矶:钓鱼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昴英的《送子先贤归南海》,诗中表达了对离别之痛和对儿子的期望。诗人以深沉的情感描绘出与书籍相伴行至江西时的场景,以及对即将分离的不舍。

“束书相伴到江西,我尚濡留子遽归。”这里,诗人通过“束书”和“濡留”两个动作,传达了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儿子的不舍。书籍是知识的象征,而“濡留”则表明诗人对于即将分离的儿子难以割舍。

“轮角难生催别斝,刀头欲折为斑衣。”这两句用了两个强烈的比喻来形容分别的痛苦。轮角难以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分离的迫近;而刀头欲折,则是将心中的痛苦比作切割之物,表达了内心的撕裂。

“功名有分须如意,学问无穷更造微。”诗人在这里给予儿子的期望,即希望他能够顺应天命去追求功名和学问,不断精进,以达到新的高度。

最后一句“若到家林遇奴辈,先教拂拭钓鱼矶。”则是诗人对儿子未来的教育寄托,希望他回到南海后,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从小事做起,学习生活技能,如钓鱼等。这里的“家林”指的是归隐之地,而“奴辈”则是对儿子的亲昵称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期望。

收录诗词(200)

李昴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广东宪陈均二首(其二)

我如越雪致狺狺,此事牵连亦到君。

久矣浮名等蛮触,付之公论定莸薰。

四知谁不推杨震,三已何曾损子文。

甚欲一行陪祖帐,万山遥隔几重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广东宪陈均二首(其一)

十五年间再绣衣,幡然一出浩然归。

囹空但欲全人命,网打谁能避祸机。

壬巧交攻邪害正,丁钱奏免是成非。

离亭父老遮如堵,莫驻春江去棹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叶耆卿试太学

背城赢一战,璧水是儒林。

词赋八叉手,功名寸铁心。

程兼驰数驿,学苦惜分阴。

清献起庚戌,长风送捷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次儿解试

四度笺名达帝聪,布衣便有此遭逢。

吾家积庆为心印,一战收功在笔锋。

举子头场关荐鹗,时文手段要屠龙。

庭前手植森森桂,飞捷今秋好事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