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雁

芦洲有病雁,雪霜摧羽翰。

不辞道路远,置身湖海宽。

稻粱亦满目,鸣声自辛酸。

我正与此同,百忧双鬓残。

东归忽十载,四忝侍祠官。

虽云幸得饱,早夜不敢安。

乃知学者心,羞愧甚饥寒。

读我病雁篇,万钟均一箪。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芦洲上有一只生病的大雁,风雪摧残着它的羽毛。
它不畏路途遥远,只求在广阔的湖海中找到生存之地。
虽然眼前稻谷丰富,但它的叫声却充满苦涩和辛酸。
我此刻的心情与它相似,忧虑重重,双鬓已斑白。
十年过去,我向东归乡,多次担任祠官之职。
虽然有幸衣食无忧,但我日夜仍感不安。
我深知学者的内心,对贫困和饥饿感到羞愧。
读到我的病雁诗篇,即使高官厚禄也如同一箪食。

注释

芦洲:长满芦苇的水边。
病雁:生病的大雁。
雪霜:寒冷的冰雪。
摧羽翰:摧残羽毛。
稻粱:稻谷和高粱。
辛酸:悲苦。
百忧:众多忧虑。
双鬓残:两鬓斑白。
东归:向东返回故乡。
侍祠官:担任祠堂官员。
幸得饱:幸运地吃饱。
不敢安:不敢安心享受。
学者心:学者的内心世界。
羞愧甚饥寒:深深感到羞愧如饥饿寒冷。
病雁篇:写病雁的诗篇。
万钟均一箪:再丰富的俸禄也等同于一箪食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病雁》,通过描绘一只在芦洲受病的雁,展现了诗人自身的境遇和感慨。首句“芦洲有病雁,雪霜摧羽翰”以病雁比喻自己,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因年老体衰、仕途坎坷而身心疲惫的状态。接下来,“不辞道路远,置身湖海宽”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渴望寻求更广阔天地的心境。

“稻粱亦满目,鸣声自辛酸”借雁饱食稻粱却仍感辛酸,暗指自己虽然官位不高,但生活还算勉强温饱,但仍怀有忧虑。“我正与此同,百忧双鬓残”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重重,岁月已使他双鬓斑白。

后半部分,“东归忽十载,四忝侍祠官”回顾了自己的仕途历程,虽有回归朝廷任职的经历,但内心并不安定,深知自己的地位卑微。“虽云幸得饱,早夜不敢安”道出了即使生活尚可,但仍深感不安,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社会疾苦的同情使他无法真正安心。

最后两句“乃知学者心,羞愧甚饥寒。读我病雁篇,万钟均一箪”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以病雁自比,表达出对知识追求者的深深理解,认为即使身处高位,如果不能解决民生疾苦,也如同饥饿者面对满桌美食一般无味。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情怀。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破屋叹

我年四十时,筑舍受一廛。

岁月不贷人,殆将五十年。

初非楩楠材,既久理岂全。

惨淡窘风雨,亦复补破穿。

竹椽与绳枢,岂敢求牢坚。

今朝忽自顾,衰疾方沉绵。

不知此残躯,与屋谁先颠。

粥药幸粗给,儿稚满目前。

敛藏虽甚薄,犹胜死道边。

一笑推枕起,无酒亦陶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离家示妻子

明日当北征,竟夕起复眠。

悲虫号我傍,青灯照我前。

妇忧衣裳薄,纫线重敷绵。

儿为检药笼,桂姜手炮煎。

墩堠默可数,一念已酸然。

使忧能伤人,我得复长年。

同生天壤间,人谁无一廛。

伤哉独何辜,遑遑长可怜。

破屋不得住,风雨走道边。

呼天得闻否,赋与何其偏。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离堆伏龙祠观孙太古画英惠王像

岷山导江书禹贡,江流蹴山山为动。

呜呼秦守信豪杰,千年遗迹人犹诵。

决江一支溉数州,至今禾黍连云种。

孙翁下笔开生面,岌嶪高冠摩屋栋。

徙木遗风虽峭刻,取材尚足当世用。

寥寥后世岂乏人,尺寸未施谗已众。

要官无责空赋禄,轩盖传呼真一閧。

奇勋伟绩旷世无,仁人志士临风恸。

我游故祠九顿首,夜遇神君了非梦。

披云激电从天来,赤手骑鲸不施鞚。

形式: 古风

租税

占星起饭犊,待月出输租。

遇崄频呼侣,扶辕数戒奴。

畏饥怀饼饵,愁雪备薪樗。

意象今谁识,当年赋两都。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