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其一)

老去无所为,结庐在竹庄。

竹庄荆棘深,宿昔狐兔藏。

岂无江海愿,齿发不足偿。

生则居庵中,死则埋庵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李存的《杂诗三首(其一)》描绘了一位年迈之人的生活与心境。诗中,诗人自述老去之后无所作为,选择在竹林深处建造茅屋(竹庄),暗示了他向往清静隐逸的生活。然而,竹庄环境荒凉,荆棘丛生,昔日是狐狸和兔子出没之地,显示出生活的孤寂与艰辛。

诗人虽然心中怀有泛舟江海的愿望,但自知身体力衰,岁月不饶人,牙齿头发都无法满足这种愿望。他决定在有生之年居住在这座庵中,表达了对现世的接纳,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安排,即使去世,也希望长眠在庵旁,延续与竹庄的缘分。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人生观。

收录诗词(46)

李存(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三首(其二)

秋日方杲杲,独行溪水干。

纷然浣纱女,及此清未寒。

相语有相厉,岁晏霜雪繁。

谁云陶唐风,远矣不可还。

形式: 古风

杂诗三首(其三)

慕古既多沮,从俗宁可安。

吾冠方委尘,政尔不必弹。

群醉敢独醒,孤芳若为园。

秋风况无情,最解吹朱颜。

形式: 古风

题王氏笑闲亭

笑者不必闲,闲者不必笑。

能笑又身闲,涉世何尔妙。

利名浩于海,好恶险成徼。

跻攀有亡命,愤郁或大叫。

痴如蚁旋磨,饕若鱼上钓。

不知岁月往,以死复谁诮。

之子素相闻,磊落年尚少。

构亭颇轩豁,胜概得其要。

幽花淡无媚,新叶光相照。

倚栏皆可乐,百事弗前料。

嗟我玩陈篇,兀兀老蓬藋。

双眉久不展,有臂莫能掉。

山根晚云薄,誓欲随荷筱。

倘子不疵瑕,拂衣共登眺。

形式: 古风

寄题汪氏退密庵

紫阳汪大夫,未老先致事。

经营百年藏,结庵自休憩。

扁之曰退密,有取于《易系》。

相望千里余,一笑问以偈。

云何谓之退,密也果何地?

若言早休官,眼底非一二。

身虽似闲暇,心或未能止。

若言四大离,盖棺事则已。

纷纷长夜者,皆悟退密旨。

非但如上云,十目之所视。

夫人皆可能,何取密之义?

大夫天下士,未必只如此。

庵傍皆高山,庵外即清泚。

昼饥随粥饭,夜则伸脚睡。

平生易甘苦,一一皆梦尔。

不睹不闻问,从来白于水。

试语庵中人,如是不如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