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著我数椽浮翠碧,借公一水漾琉璃。
心闲境乐镇长好,拈起风光总是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和傅山父小园十咏(其三)》。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自然景象,并通过对比和借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艺术创作的愉快。
"著我数椽浮翠碧" 这一句,用“著”字来形容树木依附在房屋上,这里的“数椽”指的是屋檐下伸出的椽子,而“浮翠碧”则是借用水面的青碧色彩,形容树叶的绿意,是对自然景象的一种艺术化表达。
"借公一水漾琉璃" 这句中的“借公”,可能指的是诗人向朋友或同道请求帮助,而“一水”则是指小溪流水,“漾琉璃”则形容水面如同琉璃般光滑明净,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艺术化的描绘。
"心闲境乐镇长好"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心闲"意味着心态宁静,无忧无虑;"境乐"则是指外在环境给人带来的快乐;"镇长好"则表示希望这种美好的状态能够持续下去。
"拈起风光总是诗" 这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创作情感,“拈起”意味着轻易地捕捉到,"风光"指的是自然景象的变换,而“总是诗”则表明诗人在这种宁静美好的环境中,无论何时捕捉到的景象都能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灵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借用,以淡雅、自然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景观的交融,以及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轻松地捕捉到美好瞬间,并将其转化为诗歌。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节士耻随时世妆,若为妩媚著春裳。
何如清淡甘天分,莫与儿曹较色香。
独立千林压众葩,正由风骨傲烟霞。
谁教群玉峰头客,也染红裙一幅纱。
一线春从地脉回,工夫先是到江梅。
雪边竟觉丰标别,曾向玉堂堂上开。
风撼松梢夜作声,月昏水浅岁将更。
江头不用嫌凄冷,滕六分明玉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