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筠的作品,名为《高士咏(其七)伯夷叔齐》。诗中通过对古代高洁士人伯夷和叔齐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德和坚守正义的崇敬之情。
"夷齐互崇让,弃国从所钦" 这两句写出了伯夷和叔齐在面临国家动荡时选择放弃爵位,追随自己心中的理想。这里的“崇让”表明他们对道德的高尚追求,而“弃国从所钦”则显示了他们对于个人信仰的坚持不渝。
"聿来及宗周,乃复非其心" 这两句指出了即便是在周朝这样一个被认为是理想政体的时代,他们的心志也与周围的世俗观念格格不入。这里的“聿来”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而“乃复非其心”则强调了他们内心坚守的信念。
"世浊不可处,冰清首阳岑" 这两句通过对比世间污浊与高洁之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对高洁山林的向往。“世浊”指的是世俗的混乱和肮脏,“冰清首阳岑”则象征着纯净和超脱。
"采薇咏羲农,高义越古今" 这两句通过引用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上采薇自食的故事,以及羲农(即轩辕黄帝)这样的远古圣人,强调了他们的品德和行为超越了古往今来的普通标准。这里的“高义”不仅仅是指他们个人的道德修养,更是代表了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伯夷叔齐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崇敬,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超越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