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纪四明汪君信士

古君子兮道诸己,道器用兮合天理。

同尘还若待时生,观象不知何处起。

荆丛丛袭莪丛丛,孝兮悌兮非沚中。

聚应落落滴仙露,散或泠泠扬士风。

风之上兮风之下,近一指兮远一马。

秋水澹交无限情,夜光照乘胡为者。

伊予匪谓存馀力,咏高义兮困胸臆。

巴歌百字岩叶书,飞寄汪门旧知识。

形式: 古风

翻译

古代君子遵循自己的道路,道路与工具符合自然法则。
如同尘埃等待时机重生,观察万物不知从何而来。
荆棘丛生,我行其道,孝悌之道不在水中。
聚集如露珠落下,分散时又如清风吹拂士人之志。
风在上风在下,近在咫尺,远隔天涯。
秋天的清水清澈无尽情感,夜晚的月光承载着何人的心事。
我并非仅余力量,歌颂高尚情操却困于内心。
以百字巴歌刻在岩石叶上,寄给汪门的老朋友。

注释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道:道路,原则。
器用:工具,比喻方法。
天理:自然法则。
沚:水中的小洲。
仙露:比喻珍贵的精华。
士风:士人的风气,高尚的品格。
一指:极言距离之近。
一马:极言距离之远。
胡为者:为何如此,指心事、疑惑。
汪门:代指友人或知己之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重显所作的《歌纪四明汪君信士》,通过对君子之道的探讨和对汪君信士品德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敬仰与对友情的珍视。首句“古君子兮道诸己”表达了对古代君子追求自我修养的推崇,接着通过“道器用兮合天理”强调了道德与实用的和谐统一,如同自然法则。

“同尘还若待时生,观象不知何处起”暗示汪君如同尘埃等待时机展现其美德,其品格深藏不露,难以捉摸。接下来的诗句“荆丛丛袭莪丛丛,孝兮悌兮非沚中”运用象征手法,赞美汪君的孝悌之行超越了世俗的赞誉。

“聚应落落滴仙露,散或泠泠扬士风”描绘了汪君品性的凝聚与散发,如仙露凝聚,又如清风传播,影响着周围的人。诗人以空间距离“风之上兮风之下,近一指兮远一马”进一步强调汪君的影响力,无论远近,皆能感化人心。

“秋水澹交无限情,夜光照乘胡为者”借秋水和月光表达深厚的情感交流,以及对汪君行为的不解与赞美。最后两句“伊予匪谓存馀力,咏高义兮困胸臆”表达了诗人自己虽力有未逮,但仍要歌颂汪君的高尚情操,将其写入诗篇,寄给旧友。

整首诗语言优美,寓言深刻,既是对汪君的个人赞颂,也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弘扬。

收录诗词(408)

释重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歌送范阳卢君

范阳居士来鄞水,动地仙飙向人起。

乳峰直上云霞开,步骤天衢到如此。

茫茫尘世谁知交,当场问我非相饶。

禅家毕竟无他事,古雪岩前曾未消。

俄然怅望辞丛室,荷负难兮泪深溢。

远幸流方且莫论,再得从容又何日。

迢迢故国殊存想,冷碧柯山分指掌。

况有觉雄华藏师,归去百城共游赏。

形式: 古风

歌寄留英禅德

当时临际辞黄檗,或指河南或河北。

英禅此日下中峰,机案曾焚笑仍则。

九包一角惭称瑞,导月观星亦非意。

争似韶阳振古风,半途未肯还希冀。

归去来,归去来,飞泉浩浩声如雷。

形式: 古风

赠别太臻禅者

武陵山水何秘邃,元化功兮不容易。

坛曾善卷韬龙光,洞亦桃花副麟趾。

仍思昔日吾祖浩浩提纲宗,消息旷断寰宇空。

又闻高大舜让公器,祥瑞却生芦苇丛。

人由境兮冥道德,境有人兮分玉石。

臻禅本自偃殊方,忽向其中诞孤迹。

迢迢海甸来寻我,一十二年同冷坐。

羽翼抟风今是时,拂尽天云乃飞过。

形式: 古风

刘禹端公问云居雨从何来东平问官人风作何色(其一)

雨从何来,风作何色。龙门万仞,曾留宿客。

进退相将,谁遭点额。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