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送春》,作者为宋代诗人罗与之。诗中通过描绘春天即将离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无奈之情。
首句“政是风光欲别时”,直接点出正值春光将要消逝之际,诗人的心情已经笼罩在离别的氛围中。接着,“可堪烟外雨丝丝”进一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烟雨朦胧中更显春去的伤感。
“怕看太白馀春赋,嫌诵渊明止酒诗”两句,诗人借用李白和陶渊明的典故,暗示自己不愿面对春光消逝后的寂寥,不愿读到描绘春去的哀婉诗篇,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忧虑。
“昼短拟教持蜡炬,愁深悔不下书帷”写诗人因春日短暂而心生焦虑,仿佛想借烛火延长白昼,同时又为自己未能珍惜春光而感到懊悔,深陷于愁绪之中。
最后两句“自知无计能遮道,任作园林隔岁期”,诗人明白无法阻止春去,只能任凭时光流转,期待来年春天的重逢,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光的深情告别和对未来的深深期盼,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