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六日郊行

乍惊风色扫群阴,旋见朝光上远林。

李径桃蹊愁欲寂,麦畦桑亩秀何深。

未云晨出因迎客,自喜山行不废吟。

春晚得晴如此少,寄声鸠辈且停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突然一阵清风吹过,驱散了乌云,阳光照亮了远处的树林。
李树小径和桃花小路显得宁静,麦田和桑园的景色深深吸引人。
早晨出门迎接客人,我欣喜于山中漫步还能吟诗作对。
春日傍晚难得放晴,我告诉鸟儿们,此刻的美景值得暂停歌唱。

注释

乍:突然。
惊:感到惊讶。
风色:风的景象。
扫:驱散。
群阴:大片乌云。
旋:立刻。
朝光:早晨的阳光。
上:照向。
远林:远处的树林。
李径:李树小径。
桃蹊:桃花小路。
愁欲寂:显得宁静。
麦畦:麦田。
桑亩:桑园。
秀:美丽。
深:深深吸引。
未云:早晨还未。
晨出:早晨出门。
迎客:迎接客人。
自喜:自己感到高兴。
山行:山中漫步。
不废吟:没有停止吟诗。
春晚:春日傍晚。
得晴:放晴。
如此少:难得。
寄声:告诉。
鸠辈:鸟儿们。
且停音:暂且停下歌声。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春天的一个明媚早晨,诗人赵蕃在郊外漫步所见的景象。首句"乍惊风色扫群阴",写出了春风驱散阴霾的惊喜,透露出春天的到来。接着"旋见朝光上远林",形象地展现了阳光穿透树林的明亮景象。

"李径桃蹊愁欲寂",诗人通过描绘李花和桃花盛开的小径与田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暗示春天的生机与静谧。"麦畦桑亩秀何深",进一步描绘了麦田和桑树的繁茂,展现出春耕时节的盎然生机。

"未云晨出因迎客,自喜山行不废吟",诗人表达了自己清晨出行迎接客人的同时,不忘欣赏美景、吟咏诗歌的雅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

最后,"春晚得晴如此少,寄声鸠辈且停音",诗人感慨春日难得的好天气,希望鸟儿们能暂停鸣叫,共同享受这份宁静的美好。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3728)

赵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 字:昌父
  • 号:章泉
  • 籍贯:郑州
  • 生卒年:1143年~1229年

相关古诗词

三月初二日雨人以为风止之祥

谶言雨作风当正,得雨喜如遭旱时。

枕藉无嗔杂蓑笠,跧藏不异庇茅茨。

近看杨柳大垂手,远对云山图入眉。

日暮横流难共济,明当安稳遂东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三月审知以余行有日置酒于智门寺后竹间小亭时与者王彦博审知之侄彦章余之弟成父审知命以尊前失诗流为韵分得流字书以呈之

林下有高兴,眼前无此流。

并溪村径入,背佛野亭投。

绿竹依人好,红蕖取意秋。

病多宽酒债,别近耿离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三诗寄郭古夫(其二)

往日台郎选,今年散吏员。

词华推匠哲,问学得师传。

视草应栖掖,谈经合细旃。

诸公曷逃责,诏旨尚求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三诗寄郭古夫(其一)

巫峡闻归旆,潇湘说定居。

若亲千里面,曾捧一缄书。

山桧风霜老,江枫日夜疏。

穷秋已凉冷,体候复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