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前韵呈明略

茅焦逆讦磨虎口,何似淳于饮一斗。

终军乘传惊汉关,何似富春投组还。

天下同心乖出处,岂徒黄白马毛间。

鄙夫纷纷烦觖望,负日可堪希国赏。

竹林居士亦何营,江花无限老江城。

那知桥上驷马宠,能作山间蕙帐荣。

兴国寺中四月尾,海棠雪落生红子。

呼门日午醉不应,昨夜君恩赐闻喜。

君不见卒然佳会高欢难,幸值野王聊一弹。

人生歧路易南北,明发云散何由攀。

知君未试餐玉法,我亦欲返焦城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目为《复用前韵呈明略》。诗中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时事与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人以茅焦直言进谏和淳于髡饮酒自比,暗示了对直言敢言与超脱世俗的态度。接着提到终军出使的壮举和富春归隐的故事,表达了对仕途与隐逸的不同选择的理解。

诗人批评世人追求功名利禄,而忽视内心的和谐与出处的选择,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表面的尊荣。他对那些不满现状的人表示同情,同时也自嘲自己在竹林中过着淡泊的生活,却仍未能完全忘怀尘世的荣华。

诗中“兴国寺中四月尾,海棠雪落生红子”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僧院春景,然而诗人却因“昨夜君恩赐闻喜”而心生波澜,暗示朝廷的恩赐让他有所触动。最后,诗人以“知君未试餐玉法,我亦欲返焦城山”表达对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友人未尝仙道的关切。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世事的洞察,又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体现了晁补之诗歌的特色,即寓言性与哲理性的结合。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复用前韵答十五叔父任城相会见和诗任城有李白旧游处录于诗中

太华玉莲甘适口,我欲求之青壁斗。

昆崙不睹睹大宛,何异学射中涂还。

平生傲世予南阮,臧否未容留齿间。

七贤远迹冥鸿上,咸也复幸青云赏。

归来浊酒厌独倾,疲马却走诸任城。

红桃白李晚寂莫,黄菊独暴秋阳荣。

谪仙酒楼馀旧址,明月年年飘桂子。

不见山东故小吏,斗酒双鱼谁共喜。

恸哭穷涂自古难,不应更待雍门弹。

瓜田今岁初自垦,柴车后日复谁攀。

东阿下望有归意,且为子建留鱼山。

形式: 古风

复用前韵答明略并呈鲁直

廖君愤世谈刺口,人言宁食葱三斗。

轩然齃鼻颐隐肩,日日醉市驱驴还。

我初目病视彷佛,望君有异大人间。

新丰两行惜不上,竹林风来虚自赏。

俯头落笔千人惊,一战取齐馀两城。

田生龙甲赖束苇,诡胜尾热安知荣。

盈盈府中谁怜此,为君愧惭黄夫子。

论功欲识非战罪,试使喑恶走杨喜。

君不见方朔高才良独难,割肉要令生自弹。

北军给食谁致尔,羊求平昔安能攀。

偶然捧檄忽掷板,鸟自知还云出山。

形式: 古风

复用前韵答唐公唐公有一日纸贵传都城之句且讼其不知我也并呈鲁直成季明略

诸公辩壮悬河口,唾落纷纷珠百斗。

井陉酣战我已悭,赤帜忽立无由还。

唐公断后不容北,腹背未殊秦宛间。

明光侯印悬天上,下有死夫缘重赏。

书生懦志安足惊,饥死索米长安城。

献君赐帛等优笑,覆酱未知传纸荣。

泮宫先生诚国士,可是同年予二子。

杂吟未减听匏竹,能使穷愁发孤喜。

君不见新声欲至旧声难,十指劳君千万弹。

平生不遇感知己,过此身外谁能攀。

它年常侍幸见访,不因豆落悲南山。

形式: 古风

复用前韵答鲁直并呈明略

黄子人谈不容口,岂与常人计升斗。

文章屈宋中阻艰,子欲一身追使还。

离骚憭慄悲草木,幽音细出芒丝间。

阳春绝句自云上,折杨何烦嗑然赏。

横经高辩一室惊,乍似远人迷广城。

隔河相和独许我,枯蘖亦有条之荣。

廖君不但西南美,谁见今人如是子。

多髯府掾正可谑,蛮语参军宁素喜。

君不见古来皆醉餔糟难,沐浴何须仍振弹。

斲冰无处用兰枻,芙蓉木末安能攀。

只无相报青玉案,自有平子愁关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