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朱新仲祠部六月晦日省宿用白乐天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十字为韵(其八)

俎豆能折冲,儒冠或兜鍪。

六月早奏功,岂待防高秋。

俗士怀晏安,所至贾人留。

襆被应自疏,未知几宜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扩所作,名为《奉和朱新仲祠部六月晦日省宿用白乐天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十字为韵(其八)》。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对古代儒家精神与世俗观念的深刻思考。

首句“俎豆能折冲,儒冠或兜鍪”以“俎豆”象征儒家礼仪之严谨,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决定性作用;“儒冠”则代表儒家学者,虽外表看似平凡,但内心坚韧如盔甲(“兜鍪”),暗示儒家学者在面对社会挑战时,能够挺身而出,不畏艰难。这种对比强调了儒家精神的内在力量及其在现实中的重要性。

接着,“六月早奏功,岂待防高秋”进一步阐述了儒家学者的远见卓识。即使在炎热的六月,他们就能预见并着手解决可能的问题,无需等到秋高气爽之时才行动。这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前瞻性,也暗示了儒家思想在解决问题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俗士怀晏安,所至贾人留”则揭示了社会上普通人的安于现状、缺乏远见,以及商人(贾人)的逐利行为。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儒家学者追求道德理想和社会责任的赞赏,以及对世俗观念的批判。

最后,“襆被应自疏,未知几宜休”以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旅行者携带的简单行囊(襆被),暗示了儒家学者在追求真理和道德时的简朴生活态度。同时,提出的问题“未知几宜休”,则引人深思,意味着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何时是适当的休息或停止,是一个需要智慧判断的问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儒家精神与世俗观念的对比,表达了对儒家学者高尚品质的赞美,以及对社会普遍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道德理想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62)

张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朱新仲祠部六月晦日省宿用白乐天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十字为韵(其九)

疾风扫蚊雷,势力如破竹。

青奴冷侵肌,此乃我所欲。

周旋蜗舍中,未用叹跧伏。

亦莫问马曹,微文禁离局。

形式: 古风

奉和朱新仲祠部六月晦日省宿用白乐天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十字为韵(其十)

祠曹秉史笔,翰墨窥金銮。

灯火渐可亲,蠹藁字未漫。

玉殿行奏书,秋晖上旌竿。

君文永有托,九庙方如盘。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送向履方吏部提刑浙西

君曾仗使节,惠浃东吴民。

岂无贤大夫,平反孰与君。

省户昔郎潜,渴见老成人。

赐还席未暖,被遣日已新。

疮痍要抚摩,秋荼伤吾仁。

掾吏熟官长,定不专惠文。

形式: 古风

括苍官舍夏日杂书五首(其一)

南方饶郁蒸,颇厌夏日永。

好风从南来,分我簟枕冷。

官曹早归休,客礼疏造请。

读书无近功,睡魔印汤饼。

谁家烹茶急,羸瓶断脩绠。

形式: 古风 押[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