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山十章

于昭上帝,毓灵下土。衷极储精,太和流布。

衷和流布,区宇瀰濩,区宇瀰濩。

山岳上凝,江河下注。衷和氤氲,物各备具。

物具衷和,人得其粹。五性出矣,七情生生。

不愆以忒,乃全厥原。全复厥原,为人之门。

厥复如何,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近取如何,我身备有。手足发肤,耳目鼻口。

形宫而乖,五性是谬。形官而理,五性顺受。

君子有要,天君中寂,性情弗忒。

性情如何,远取诸物。取之如何,性情是适。

定性闲情,率由中宅。虽曰中宅,亦赖外域。

域之孔固,中乃弗忒,是作性则。

取物如何,维我宜之。我宅我里,琴山维之。

维此琴山,实我仪之。煦日流矣,和风披矣。

登山歌以谣矣,乐以忘归矣。

于戏,韶石奚为,以慰我思。我思琴山,千里而遥。

昔我植竹,于山之腰。山侧水流,昔我洗瓢。

鱼游水渚,鹤企松标。

松风萧萧,竹风翛翛,依稀虞韶。

虞韶千古,寄我琴山。山石凤跂,山花锦囊。

天风为弦,得趣忘弹。爰我良朋,于山之间。

尊酒颐颜,性怡情闲,和乐且耽。

耽乐君子,既和乃心,乃和乃身。

身心和矣,暨厥家人。家人和矣,暨阙万民。

万民和矣,奏泰和音。泰和奏矣,谁瑟谁琴。

谁琴谁瑟,高山流水。知音伊谁,韶石之子。

匪伊子之知,天风洗耳。岂曰洗耳,亦洗心髓。

心灵耳通,泰和之音是俟,泰和之音是俟。

泰和远矣,得见其像。像托伊何,琴山之上。

琴山之水,琴山之云。望望水云,悠悠我心。

旧盟猿鹤,投我好音。岂曰耽乐,猿鹤遗之音。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琴山十章》由明代诗人霍韬所作,通过描绘琴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中首先赞美了上帝的恩赐与大地的灵气,强调了内心的和谐与宇宙的广阔。接着,诗人描述了山岳的凝重与江河的奔腾,强调了万物的完备与人的精神修养。通过“手足发肤”、“耳目鼻口”的比喻,强调了身体与心灵的统一,以及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君子的修养之道,强调了内心与外界的和谐,以及通过观察自然与自我反思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在描绘琴山的美景时,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如“煦日流矣,和风披矣”,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

诗中还提到了与朋友相聚的欢乐场景,强调了音乐与艺术对于心灵的滋养作用,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通过音乐与自然之美来实现心灵的净化与和谐的愿望。

整体而言,《琴山十章》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以及个人道德修养与心灵净化的哲学诗篇。

收录诗词(184)

霍韬(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林家园

兴来披竹穿云去,偶到林塘坐一亭。

寂寂乱峰疏影外,数声鸣鸟午风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次钟宝潭韵

流云洞口寂无音,何处虚堂挂一琴。

忽听鸡呜峰顶上,风林高映月湖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寄徐芝南

夜雨天真榾柮红,别来问讯隔征鸿。

薇花远带天边露,海国新瞻陌上风。

鸥鹭碧湖天早暮,桑麻绿野岸西东。

归帆肯驻江干月,水满长川树满峰。

形式: 七言律诗

江上候答诸公

云在青天水在渊,水云上下碧相连。

怀高每放青霞外,诗妙元从紫翠边。

思见美人犹未见,欲言真趣却难言。

薄醪几盏江村暮,谁说人间别有天。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