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刘青芝的《寄李侍御余三同年》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观察和感慨。首句“骢马乘来四载馀”描绘了时间流逝,暗示了作者与友人共事多年的经历。接下来,“京华处处避幡旟”暗指官场风气,可能指官员们在皇帝身边阿谀奉承,而非直言进谏。
“饱闻圣主求言诏”表明皇帝有求贤纳谏之心,然而“未见诸臣《谏猎书》”则揭示出实际执行中谏诤的缺失,反映出朝廷中敢于直言的臣子并不多见。诗人以阳城和永叔两位历史人物自比,阳城以沉默寡言著称,而永叔(欧阳修)则以敢于直言闻名,暗示自己虽有谏言之意,但并未付诸行动。
“岂是阳城方简默,不劳永叔代踌躇”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像前贤那样积极进谏的反思,同时也对友人寄予期待,希望他们能在谏言之事上有所作为。
最后两句“老生局外多私计,勿使吾曹望或虚”表达了诗人作为旁观者的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并提醒朋友不要让他们的期望落空,要勇于发声,为国家社稷尽责。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历史典故,寓言式地批评了当时的官场风气,表达了对直言敢谏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