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香山毛果泉

我忆东林池上水,浸地涵天清彻底。

我忆东林池上人,珠圆玉润时相亲。

果泉居士居其一,秋水为神玉为骨。

有时过我讲老庄,从容入室先升堂。

有时过我习禅定,磨破瓶砖成古镜。

有时过我出新诗,琳琅照壁光离离。

有时过我作佛事,四相三轮通二谛。

我来久住识人多,檀门熟道频波波。

三生石上见宾主,口虽不言心默许。

一朝别去两三年,水在池中月在天。

东林寂寞池水竭,天低月落琼枝折。

琼枝折兮林木空,桑榆影薄来悲风。

野人近住鹅潭上,潭上云山互相向。

一片閒云万里心,高山流水谁知音。

子期欲铸黄金贵,独抱无弦望天裔。

一弹别鹤与孤鸾,回首东林如隔世。

果泉居士知未知,黄梅路上遥相期。

种松道者今何去,乘愿重来尚未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挽诗《挽香山毛果泉》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通过对“果泉居士”的追忆,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逝者的怀念。诗中以“东林池”为背景,描绘了居士与诗人之间的交往场景,从讲学、习禅到创作诗歌、举行佛事,展现了居士的多才多艺和高尚品德。

首句“我忆东林池上水,浸地涵天清彻底”,以清澈的池水象征居士的高洁品性,引出对居士的怀念。接着,“我忆东林池上人,珠圆玉润时相亲”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通过“果泉居士居其一,秋水为神玉为骨”一句,将居士比作秋水般深邃、玉般纯净的人物形象,凸显其人格魅力。

诗中多次提到“有时过我”,展现了居士与诗人的日常互动,无论是讨论老庄哲学、禅定修行,还是共同创作诗歌、举行佛事,都充满了和谐与默契。这些细节描绘了两人之间超越言语的心灵交流,以及对彼此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朝别去两三年,水在池中月在天”表达了诗人对居士离去的不舍与怀念。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居士离去后东林池的寂寥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哀伤之情。“琼枝折兮林木空,桑榆影薄来悲风”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对居士的深切悼念。

最后,诗人以“一片闲云万里心,高山流水谁知音”寄托对居士的思念,将居士比作高山流水中的知音,暗示了两人之间超越时空的精神联系。通过引用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表达了对居士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居士在黄梅路上遥相期的期待,希望他能再次归来,继续他们的友谊与精神交流。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也体现了对高尚人格的赞美与追求。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郑珠江太史还京过大通话别赋此以赠

白衣留却别大颠,玉带输将还野禅。

两人可一不可再,古今浩浩争流传。

何如珠江郑太史,早向儒门契宗旨。

金鳞跃出凤池头,亲见龙颜动欢喜。

大通古寺塪井蛙,泥涂汨没随鱼虾。

一声打鼓送官客,笑杀城中白鼻騧。

由他笑,由他骂,智珠擎出请酬价。

等閒不值半文钱,用时光照四天下。

不落有,不落空,不在西,不在东,只在当人掌握中。

何用留衣与留带,木樨花下来香风。

形式: 古风

送愿来禅友之海南

世间不遣有名利,陌上应知无别离。

斯言脍炙今人口,聪明汨没同愚痴。

梯山航海争走险,涂穷日暮相追随。

谁能掀翻窠与臼,曰有丹霞狮子儿。

君不见南溟之水名天池,大鹏奋翼摩天飞。

鸴鸠斥鴳不敢渡,仰首大笑称希奇。

借问图南何所取,舍名与利将焉之。

翱翔蓬蒿亦已足,飞抢榆枋聊待时。

大鹏一往不回顾,抟风直上高高处。

名闻利养两不知,海阔天空随去住。

无可舍,无可取,临行记得向上句。

六月一息便归来,大知小知相对语。

形式: 古风

草圣歌赠张明府子白

灵兔脱颖铦如锥,束身归命供指挥。

紫羊之肝青麟髓,相将水石同襟期。

楮生辗转拂玉案,借问主人何所为。

主人隐几鸣琴罢,春来公事方休假。

官船几日到珠江,山川一路明如画。

乘兴重来访旧游,藉草班荆理前话。

林间飒飒风雨生,解衣磅礡深经营。

须臾伸纸作大字,虎踞龙蟠雷乍惊。

心王运臂臂运指,巨灵赑屃随驱使。

临池飞出北溟鱼,含毫吸尽西江水。

左拿右掣妙无端,一疾一徐皆至理。

行乎其所不得不行,云傍马头生。

止乎其所不得不止,山从人面起。

鹅溪绢,剡溪纸,日与簿书堆案几。

盘根错节何有哉,慧剑一挥胥披靡。

从容阁笔为予言,我生能事聊如此。

大通野老麋鹿群,见所未见闻未闻。

置书怀袖日三复,逢人说项殊殷勤。

昔之张芝今张旭,后有大令前右军。

斯人家学溯源委,十三学书先草隶。

蕉黄米蔡等秕糠,颜筋柳骨分精髓。

撞破烟楼读父书,手泽羡君能述继。

羡君不羡才与华,羡君不羡名与位。

羡君下笔如有神,羡君能诗由夙慧。

青云送入选官场,白社归来还及第。

百千三昧何浅深,一悟了然无钜细。

君不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草圣得之通妙谛。

心灵手敏匪言传,破格超方须默契。

也不即,也不离,此是灵山亲嘱累。

慧业文人记得无,三生石上曾分袂。

归去来,归去来,峡水峡山未迢递。

留将一道无字碑,明日再来烦作记。

形式: 古风

寄怀杨鬯侯

昆山大士才八斗,学富三冬穷二酉。

文章直出两汉前,诗篇不落三唐后。

呜驺佩玉多故人,目送飞鸿曾未有。

一朝大笑行出门,万里长风事游走。

燕昭台上不逢人,大庾岭头寻好友。

美人为政清且閒,莲幕生涯如瓮牖。

促膝朝看郭外山,篝灯夜对他乡酒。

酒酣发箧出雄文,主人赞叹何殷勤。

曰公不是池中物,相将致雨还兴云。

已有长弓穿七札,莫因鼷鼠轻千钧。

壮心未老窃自许,束书归阁中欣欣。

莼羹鲈脍罢弹铗,松膏藜火明宵分。

六经六艺如六谷,砚田一日三耕耘。

辍耕识尽天下士,但恨不识二禺君。

禺君近在中宿住,乘兴将寻读书处。

中涂邂逅郑安期,指点閒鸥在烟雾。

烟消雾霁客初来,风便潮生却归去。

溪边送客如有情,别后思君还作赋。

思君雄论如建瓴,思君意气如兰馨。

思君高怀如岳峙,思君静致如渊停。

禅心皎皎如孤月,道眼炯炯如双星。

士生斯世得如此,何能怫郁牖下终穷经。

嗟予与君同甲子,君方有用予无成。

云泥缁素各努力,沧浪可浊还可清。

洗我足,濯君缨,振衣千仞笑声声。

别峰相见一招手,须向毗卢顶上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