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道中十四首(其三)

许公碑石尚参天,科斗消磨不记年。

公子经纶唐第一,乡邦述作近谁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康海所作,名为《扶风道中十四首(其三)》。康海以文才出众而闻名,此诗则展现了他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对人物的敬仰。

首句“许公碑石尚参天”,描绘了许公碑石高耸入云的情景,不仅形象地展示了碑石的巍峨壮观,也暗示了许公的功绩和影响深远,如同他的纪念碑一样,屹立不倒,令人敬仰。这里的“参天”二字,既是对碑石高度的夸张描述,也是对许公地位和声望的高度赞扬。

次句“科斗消磨不记年”,运用了“科斗”这一古代文字的象征,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科斗字形复杂,难以辨认,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模糊不清,甚至消失无踪。这句诗通过“科斗消磨”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许公及其时代记忆的珍惜与怀念。

第三句“公子经纶唐第一”,直接赞美了某位公子在唐代的杰出才能。这里的“经纶”原指治理国家的才能,这里用来形容这位公子在学问、政治或军事等方面的卓越成就,称其为“唐第一”,强调了他的非凡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一句“乡邦述作近谁先”,将话题转向了对这位公子在家乡的贡献和影响的讨论。这句话意在询问,在他的家乡,还有谁能像他那样在文学、艺术或学术上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通过这个问题,康海表达了对这位公子在地方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独特地位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对人物的赞美,展现了康海对过去辉煌时代的追忆以及对杰出人物的崇敬之情。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收录诗词(227)

康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沜东渔父。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 字:德涵
  • 号:对山
  • 籍贯:陕西武功
  • 生卒年:1475--1540

相关古诗词

扶风道中十四首(其四)

夕阳隐隐抱孤村,知是何王晾马原。

龙种自随彤盖去,人烟常傍厩门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