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蔡宽夫解元暮春见怀(其二)

惊红簌簌点苍苔,春去黄鹂唤不回。

九藏脉参知我病,千人笔扫见君才。

会须磥砢挥谈麈,方悟蜿蜒落酒杯。

命驾相应怜叔夜,笑颜一月几能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与情感。首句“惊红簌簌点苍苔”,以“惊红”二字生动地描绘了花朵凋零的情景,花瓣飘落于青苔之上,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暗含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接着,“春去黄鹂唤不回”一句,通过黄鹂鸟的哀鸣,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挽留的主题。

“九藏脉参知我病,千人笔扫见君才”两句,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更广泛的社会、历史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才华横溢之人的赞赏。这里“九藏脉”可能象征着复杂深邃的心灵世界,“千人笔扫”则展现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创作成就,通过对比凸显出特定人物的独特才华。

“会须磥砢挥谈麈,方悟蜿蜒落酒杯”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的主题。诗人期待着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畅谈,通过交谈与饮酒,不仅能够释放情感,还能在交流中领悟人生的真谛。这里的“磥砢”形容言辞的犀利或性格的豪放,“蜿蜒”则可能指酒流的曲折,或是情感表达的曲折。

最后,“命驾相应怜叔夜,笑颜一月几能开”两句,借用了嵇康(字叔夜)的故事,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和哲学家,他的故事常被用来比喻知音难觅。在这里,诗人希望有如嵇康那样的知音出现,能够分享欢笑,让心灵得到慰藉。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友情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又倒用前韵

休论花草与楼台,借得江南叠嶂开。

纵使春归无觅处,何妨人乐自持杯。

棋如孙武推多算,诗似颜渊已竭才。

早晚竹林修故事,更看君笔灿昭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及之贤良游钱塘

屏迹人间二十年,下帷搰搰究陈编。

新书曾入老商盼,高弟谁如颜子贤。

策杖青山元有约,挥金红药故无缘。

岂宜便隐双溪去,优诏行闻坠日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俞秀老归维扬

踏雪驱驱原宪履,御风猎猎老莱衣。

情投岂比钟山出,兴尽远同剡水归。

炀帝池边松荫远,维摩室内烛光微。

携筇促席相羊处,应记当年接下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雪中呈秀老原道

引舟西上正隆冬,千里隋堤雪翳空。

恰似常年三月尾,柳花凌乱逐东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