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山中杂兴(其二)

山阁多晚阴,断崖横瘦树。

阑风江上来,泠然脆巾屦。

青藤不须携,前岗延旅伫。

远畴引晴绿,势与鸡山互。

帕女汲泉归,墟童荷锄去。

苗俗古难驯,时平亦有务。

丹砂白凿间,我辙当少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的静谧与自然之美。首句“山阁多晚阴”展现了傍晚时分山阁笼罩在阴凉之中的景象,透露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断崖横瘦树”则刻画了山崖上稀疏站立的树木,显得孤独而坚韧。

“阑风江上来,泠然脆巾屦”写微风吹过江面,带来清凉的感觉,仿佛轻盈地吹动着诗人的衣巾和鞋子,形象生动。诗人无需携带青藤,因为前方的岗峦邀请他驻足欣赏,“延旅伫”三字流露出对美景的留连之意。

“远畴引晴绿,势与鸡山互”描绘远处田野在阳光下展现出一片翠绿,与附近的鸡山相映成趣,景色宜人。田园生活场景中,妇女提水归来,“帕女汲泉归”,儿童扛锄劳作,“墟童荷锄去”,展现出农耕社会的淳朴画面。

“苗俗古难驯,时平亦有务”暗指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即使在太平时期,人们仍有农事忙碌。最后两句“丹砂白凿间,我辙当少住”表达了诗人想要在此地稍作停留,享受这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以及对丹砂矿产的兴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贵阳山中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外桃源般的宁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143)

李良年(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贵阳山中杂兴(其三)

有水复有山,岂云非佳胜。

昨来桥上眠,临流俯涓靓。

玉峡束江腰,红栏竹间映。

山矾落不扫,一夜没樵径。

忽破水禽栖,僧坊数声磬。

形式: 古风

忆方虎客宛温

牂牁秋绿晚萋萋,五十邮亭到越溪。

不敢更嗟乡国远,有人还在万峰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题幸蜀图

掩尘黄帕哀琵琶,延秋门上乌哑哑。

侍臣趋朝漏未息,岂知辇道吹秦沙。

蛾眉绝影清渭水,太子始控飞龙騧。

手挥红甘祀香魄,尚有生荔来天涯。

三银船本少年事,臣倜进酒君王嗟。

倚毫写此图者谁,伯驹好手今犹夸。

山根潺湲碧无底,阁道蛣屈梯穿霞。

法仗细琐不暇整,从官触热欹乌纱。

就中缓辔意态殊,三郎捉鞭非翠华。

金盆皇孙不可认,疑是羽葆风回遮。

宫人军装或雁次,或稍前却载以车。

明驼夹道卧石罅,奚奴避日攀槎丫。

长鞦短鞚挂一发,高者蚁附低旋蜗。

此皆左膊印风字,尾侧赭汗流三花。

不使蹴踏渔阳儿,首俯耳帖何为耶?

峡耕无人峡田绿,悬流淙淙水满畬。

薄云千里带村角,忽转细径疏篱斜。

似闻子规响深壑,何有雪羽相笼笯。

白头父老出不意,亲见万乘临山家。

当年驰驿写嘉陵,化为飞烬随黄麻。

蜀山嵌空说王宰,讵有真迹留涪巴。

即今皴染渐剥落,松煤不复浓于鸦。

昔人画此意有托,眼明且爱烟峦赊。

黔南开府擅珍赏,更束缥带缄红牙。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义王宫妆楼今在官署中陈绿崖参藩置酒其上即席赋

炎曦昔颓照,太白西垂芒。

尺木祚云季,截险非巨防。

安东节初指,士马何飞扬。

子阳不解事,井底窥扶桑。

伏轼无左车,义旗岂真王。

漼汜竟奚补,耳余亦分张。

翻然逐鹿者,一旅终夜郎。

残戮到原野,战地天萧凉。

宫门未摧徒,突兀城中央。

行人行叹息,指点能具详。

我来偶凭吊,长啸一慨慷。

如何使君署,却在妆楼旁。石讶万夫舁。

材信千车装。

华榱间飞甍,一一摩青苍,苔阶见綦履,蔓草芜明珰。

尚想栖息时,燕雀方处堂。

垂翅涉交水,降幡溯沅湘。

蛾眉岂得贮,响屟余空廊。

呜呼十年间,事不关兴亡。

特笔在《春秋》,窈据诚不祥。

使君美风度,环除种垂杨。

洒墨作檐额,弹琴然妙香。

兹楼若增奇,洗濯生辉光。

结构岂殊昔,令名乃千霜。

今夕烟景佳,素侣纷携将。

明蟾正当槛,社燕初辞梁。

芙蕖何灼灼,零露沾人裳。

碧石怨西子,行云疑楚王。

何用感遗址,会须寻乐方。

诗成一笑粲,不饮负此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