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名为《子安同年用予寄散原老人诗韵寄赠奉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首联“早岁高谈接士衡,晚来肥遁谢时名”描绘了诗人年轻时与士衡(可能指某位知名人士)畅谈,言辞犀利,而晚年则选择隐退,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声。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从活跃于世到归隐的转变。
颔联“锐锋谁记杨无敌,强聒空怜楚两生”中,“杨无敌”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杨业,以勇猛著称;“楚两生”则可能是对友人的昵称或代称。这两句表达了对勇者和智者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性格特点的赞赏,即虽不直接像杨业那样勇猛,但其坚持己见、不轻易妥协的精神令人敬佩。
颈联“胜日杯盘陪绿野,疏星钟鼓梦西清”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美好时光中相聚,共享美食,畅饮美酒,仿佛置身于宁静的田野之中,夜空中稀疏的星星与远处传来的钟鼓声,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尾联“心灰鬓雪边尘里,何日寒鸥访旧盟”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感慨。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诗人的心境变得淡泊,白发苍苍,身处尘世之中。他期盼着有一天,如同寒冷季节中的鸥鸟一样,能够再次寻回旧日的盟约,与友人重聚,共叙旧情。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岁月变迁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