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五花出青穹,宛若金芙蓉。
日射光灿烂,云生气鸿濛。
谁其凌绝顶,笙鹤驾长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以“五花”开篇,比喻天空中的云彩,犹如金黄色的荷花盛开于青空之中,形象生动。接着,“日射光灿烂,云生气鸿濛”,进一步渲染了天空的辉煌与云气的生机,阳光照射下,云彩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云层中似乎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
“谁其凌绝顶,笙鹤驾长风。”则将视角转向了高远之处,仿佛有人能驾驭着笙鹤,穿越长风,直抵云霄之巅。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越的向往,也暗示了某种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脱的自然与心灵的世界,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精神境界的探索。
不详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山前雨瀑流,势欲翻崒嵂。
银河九天倾,玉峡双龙出。
六月幽壑间,阴风动萧瑟。
飞桥架绝涧,怒湍若雷音。
直比三峡险,岂特千丈深。
颇闻阴雨夜,下有潜虬吟。
言寻白鹿洞,欲访紫阳翁。
一溪浸山月,万壑号松风。
前哲不可及,怅望将焉从。
临湖作幽亭,湖光净如镜。
仰观云翼翔,俯览渊鳞泳。
景会乐自生,悠然孰吾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