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暮与诸文士集宿姚端公所居

宵清月复圆,共集侍臣筵。

独寡区中学,空论树下禅。

风多秋晚竹,云尽夜深天。

此会东西去,堪愁又隔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夜晚清朗月亮又圆了,一同聚集在臣子的宴席上。
我独自缺乏广泛的学识,在树下空谈禅理。
秋夜晚风吹过竹林,云散后夜深的天空更加清澈。
此次聚会后各自东西分散,想到再隔一年才相聚不禁愁绪满怀。

注释

宵清:夜晚清朗。
月复圆:月亮再次变得圆满。
共集:一起聚集。
侍臣:臣子,此指宴会的主人或参与者。
筵:宴席。
独寡:独自缺少。
区中:世间,泛指广泛的知识领域。
学:学识。
空论:空洞地谈论。
树下禅:在树下修行禅定,比喻理论脱离实际。
风多:风大。
秋晚:秋夜。
竹:竹林。
云尽:云散尽。
夜深天:深夜的天空。
此会:这次聚会。
东西去:分别向四方离去。
堪愁:令人忧愁。
隔年:相隔一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深秋时节的夜晚聚会,宵清月亮如洗,月色复圆,为诗人与侍臣们共同享受的美好景象。"共集侍臣筵"一句,透露出这是一个文人雅集的场合,筵,即席位,指代参与者均为尊贵之人。

然而,诗人的心境并非全然欢愉。"独寡区中学"一句,表达了诗人在这次聚会中感到孤独与不适,这可能是因为他个人的学问或性格与众不同所致。紧接着的"空论树下禅"则显示出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虽身处喧哗之中,却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后两句"风多秋晚竹,云尽夜深天"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深邃。秋风轻拂过晚间的竹林,云层散去,露出了深邃的夜空,给人以凉爽之感。

最后两句"此会东西去,堪愁又隔年"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聚会虽美好,但终究是短暂的,东奔西走,转眼便是一年过去,又要承受一年之久的分别,这让人感到惆怅难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聚会中的景色与心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超脱感以及对时光易逝的忧虑。

收录诗词(94)

无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僧,俗姓贾,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 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州)

相关古诗词

送人罢举东游

东堂今已负,况此远行难。

兼雨风声过,连天草色乾。

鸿嘶荒垒闭,兵烧广川寒。

若向龙门宿,悬知拭泪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田中丞使西戎

朝元下赤墀,玉节使西夷。

关陇风回首,河湟雪洒旗。

碛砂行几月,戎帐到何时。

应尽平生志,高全大国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吕郎中赴沧州

出守沧州去,西风送旆旌。

路遥经几郡,地尽到孤城。

拜庙千山绿,登楼遍海清。

何人共东望,日向积涛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朴山人归日本

海霁晚帆开,应无乡信催。

水从荒外积,人指日边回。

望国乘风久,浮天绝岛来。

傥因华夏使,书札转悠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