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

清渊下无际,落日回风澜。

凛然毛发直,敢以笑语干。

坡陀百尺台,葱翠万木蟠。

惊飙振积叶,清霜作朝寒。

水旱或有差,精祷神其难。

鱼龙同一波,信有水府宽。

向来三日雨,赖子一据鞍。

何以报嘉惠,寒瓜荐金盘。

万口待一饱,归卧神其安。

犹须雪三赤,盛意莫得阑。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深渊之下无边无际,落日余晖在水面荡漾起波澜。
面对此景,我毛发皆竖,不敢随意嬉笑打扰。
高高的山坡上有一座百尺平台,四周树木苍翠环绕。
狂风吹动落叶,清晨的霜冻带来阵阵寒意。
水旱灾害难以预测,唯有虔诚祈祷才能求助神灵。
鱼儿和龙都生活在同一水域,说明水府宽广无比。
多亏了你,连续三天的雨水才得以缓解干旱。
如何回报你的厚爱?只有以寒瓜献上,置于金盘之中。
万千生灵期待饱餐一顿,我只求神明保佑安宁。
还需再下几场雪,以表达深深的谢意,这份情谊不能终止。

注释

清渊:深渊。
无际:无边无际。
落日:夕阳。
凛然:敬畏的样子。
毛发直:毛发竖立。
干:打扰。
坡陀:起伏不平。
百尺台:高台。
葱翠:青翠。
惊飙:狂风。
积叶:堆积的叶子。
朝寒:清晨的寒冷。
精祷:虔诚祈祷。
神其难:求助神灵。
水府:水中的宫殿。
宽:宽广。
赖子:依赖你。
据鞍:骑马。
寒瓜:凉瓜。
荐:献上。
金盘:金制托盘。
万口:万千生灵。
一饱:饱餐。
神其安:保佑安宁。
雪三赤:再下几场雪。
阑:终止。

鉴赏

这首诗名为《龙潭》,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诗中描绘了龙潭深邃而神秘的景象,落日余晖照耀下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令人感到一种凛然的敬畏。诗人站在坡陀的百尺高台上,四周是葱郁繁茂的树木,风吹过时,落叶被惊起,早晨的霜气带来一丝寒意。诗人祈求神灵保佑,无论是水旱灾害,都希望能得到回应。

诗中表达了对龙潭神灵的虔诚敬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力量的感慨。诗人感激龙潭在连日降雨后带来的甘霖,使得万民得以饱食,他希望能以寒瓜献上金盘作为回报,表达深深的谢意。最后,诗人期待神灵继续赐福,消除旱情,让百姓安宁。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兴龙节致语口号

剑佩声来合玉除,骐驎烟上暗金铺。

近臣先识天颜喜,九奏初知昼景舒。

东海为田将几见,南山称寿已三呼。

欲知帝力今多少,醉舞行歌塞道涂。

形式: 七言律诗

再次韵苏公示两欧阳

公诗周鲁后,曳曳垂天云。

府中顾长康,风味如曲君。

非公无此客,请寿两山樽。

叔季大儒后,偏醒亦同醺。

心与柏石坚,章成绮绣纹。

多难独不补,少戆今无闻。

时无古今异,智有功名昏。

可使百尺底,不作数斗浑。

形式: 古风

回风行

悬流汹汹从天来,南风五日斗不开。

御风起柂虎著翼,冲风系缆颜死灰。

昨日逆风今日回,万人莫挽才浮杯。

篙牵相贺天意得,秋声满帆风倒桅。

去留异态须一怒,造物可得无嫌猜。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次韵应物有叹黄楼

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

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

斯楼亦何与,与人压复起。

纷纷徒尔为,长剑须天倚。

循分即可久,吾行谁与止。

迩来贤达人,五十笑百里。

赖有寇公子,众毁闻独美。

直气慑狂童,牵联皆可纪。

少公作长句,班扬安得拟。

颇有喜事人,睥睨欲搥毁。

一朝陵谷变,天语含深旨。

惊倒楼前人,今朝有行履。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