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尹台的诗《次答文江曾中丞枉讯二首(其二)》以蜀道艰险和历史典故为引,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进退的态度。首句“九折摧车忆蜀门”描绘了蜀道之难,暗示了仕途的曲折与艰辛,诗人借此回忆过往的经历。
“每因叱驭笑王尊”借王尊驾驭马车的典故,表达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自嘲,仿佛在嘲笑那些过于执着于权位的人。
“秪随白鸟忘争席,敢拟青牛学著言”两句,诗人表示自己愿意像白鸟一样自由自在,不与人争权夺利,更愿意像老子那样淡泊名利,以智慧而非言辞来处世。
“勇退乞身元不易,倾危视舌亦何存”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隐退的决心,认为在动荡时局中,保持谦逊和沉默更为重要。
最后两句“也知衣白终堪相,肯向羊裘卧钓纶”表明诗人虽然明白清高自守的价值,但仍愿意保持谦虚低调,过上归隐的生活,垂钓于江湖之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仕途的深思熟虑和个人价值观的坚守,既有对官场的洞察,又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