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梁伯龙(其一)

白雪楼高海气重,吴门词客远相从。

可知不带红尘色,至自清秋日观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赠梁伯龙(其一)》。诗中描绘了白雪覆盖的高楼在浓厚海气中的景象,以及远方的吴门文士前来相会的情景。诗人通过这幅画面,表达了对梁伯龙清雅脱俗品格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首句“白雪楼高海气重”以“白雪”和“楼高”开篇,营造出一种高洁而清冷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梁伯龙的高雅气质。接着,“吴门词客远相从”一句,点明了梁伯龙与远方文士的深厚情谊,展现了他广结贤士、志同道合的朋友圈。

后两句“可知不带红尘色,至自清秋日观峰”,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不带红尘色”表达梁伯龙超凡脱俗、远离世俗纷扰的形象;“至自清秋日观峰”则描绘了一幅在清秋时节登高望远的画面,寓意梁伯龙在精神上追求高远、视野开阔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李攀龙作为明代著名诗人的文学造诣。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赠梁伯龙(其二)

太华峰头玉女坛,别时明月满长安。

不知秋色今多少,君到仙人掌上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萧萧篇哭孙(其一)

年年病里度秋风,双鬓萧萧对转蓬。

今日邻家闻玉笛,不堪吹入思悲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萧萧篇哭孙(其二)

西北浮云白日微,萧萧木叶傍人飞。

那知十载穷途泪,并向秋风湿我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萧萧篇哭孙(其三)

西风玉树一枝残,犹自萧萧月影寒。

白发只堪供伏枕,那教双泪更漫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