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永徽中所模兰亭叙

永和九年暮春月,内史山阴幽兴发。

群贤题咏无足珍,叙引抽毫取奇札。

好之写来终不如,神助留为后世法。

二十八行三百字,模写虽多谁定似。

昭陵竟发不知归,尚有异形终可秘。

彦远记模不记褚,要录班班有名氏。

后生有得苦求高,俗说纷纷那有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作,名为《题永徽中所模兰亭叙》。诗中描绘了米芾对古代书法作品《兰亭序》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诗的开头“永和九年暮春月”,点明了《兰亭序》创作的时间背景,即东晋时期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暮春时节,与友人聚会于兰亭,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序》。接着,“内史山阴幽兴发”描述了王羲之在山阴之地,内心深处的雅兴激发,挥毫泼墨,创作出这幅传世佳作。

“群贤题咏无足珍,叙引抽毫取奇札”则表达了王羲之在创作时,周围群贤的题咏虽多,但都不足以体现其作品的独特价值。王羲之以独特的笔法和情感,直接从内心抽取灵感,书写下这幅奇札。

“好之写来终不如,神助留为后世法”强调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超越了模仿,是神助之力使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书法典范。

“二十八行三百字,模写虽多谁定似”指出《兰亭序》全文二十八行,共三百字,尽管后世有许多模本,但都无法完全复制王羲之原作的神韵。

“昭陵竟发不知归,尚有异形终可秘”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将《兰亭序》带入昭陵,但其最终归宿未知,而《兰亭序》的异形之处仍可保密。

“彦远记模不记褚,要录班班有名氏”提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记录了《兰亭序》的模本,但未提及褚遂良,强调了《兰亭序》在书法史上有明确的传承和知名的人物。

最后,“后生有得苦求高,俗说纷纷那有是”表达了后辈学习书法时,应追求高深的艺术境界,而非被世俗言论所束缚。

整首诗通过对《兰亭序》的赞美和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展现了米芾作为书法家的独到见解和深厚造诣。

收录诗词(291)

米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 籍贯:被服效唐
  • 生卒年:1051-1107

相关古诗词

太师行寄王太史彦舟

太师天源环赐第,自榜回鸾鸦雀避。

好宾嗜古富图书,玉轴牙签捧珠翠。

歌舞陈前慰俗人,不倾玉沥发银縢。

王郎十八魁天下,招客同延贵客星。

末出东晋十三帖,此第十一石蕴琼。

绢标间是褚公写,误以右军标作谢。

我时指出一座惊,精神焕起光相射。

磨墨要余定等差,谢公郁勃冠烟华。

当时倾笈换不得,归来呕血目生花。

十五年间两到国,朱门如旧无高牙。

帖归翰长以姻媾,忽然陈前兴健嗟。

开元玺封寻复出,永存珍秘相王涯。

翰林印著建中岁,王谢炎灵传更贵。

副车侍中王贻永,出征不货收文艺。

太常借模真却还,郗愔入版馀皆弃。

芳林鬻第书有行,次入太师重姓李。

我识翰长自布衣,论文写字不相非。

知己酷好辍己好,惠然发箧手见归。

谢安谈笑康江左,物外人标没两大。

子敬合书只后批,天才物望都无那。

治乱悠悠八百年,人隆偶聚散亦遄。

兵火水土不随劫,端使米老铺案间。

我生辛卯两丙运,今岁步辛月亦然。

丙申时宜辛丑日,此帖忽至庸非天。

临风浩思王仲宝,江南宰相只谢安。

形式: 古风

天鸡

天鸡一叫凡鸡和,戢戢万灵惊起坐。

智驱欲使心机大,狗苟蝇营冀人堕。

沉沉夜色还东起,身伏毡莞机暂止。

昧昧万殊俱默契,穷达于君宁智理。

形式: 古风

答薛绍彭寄书

世言米薛或薛米,犹言弟兄与兄弟。

四海论年我不卑,品定多应定如是。

形式: 古风

答郭纯老秘校赠笏

银蟾倒挂摇清辉,当中桂子初低垂。

飞空已历万古尽,下照不使秋毫欺。

转盼冰轮涌东海,长天一派成琉璃。

栽培不畏雪霜苦,剪拂岂容刀斧为。

明河无声驾飞叶,紫府有陌驰修枝。

姮娥爱惜日已久,玉阶亦贵秋风吹。

宁论匠石可斲削,还恐风雷堪出治。

列真洞府秘不得,紫微宫阙藏其私。

金童来授玉女捧,投之宝箧那能窥。

每当方士脱凡骨,赐予一根朝帝墀。

入手既觉袨服羽,照人端不羞朝曦。

乃知不是风尘物,握出风尘真所宜。

迩来地不爱此宝,名喧东鲁誇珍奇。

千金欲易不可得,横纹错落青丝披。

胡为夫子远寄我,意以华豪惊绛帷。

低头拜赐亦已厚,我欲效报君须知。

三年大聘猎英俊,扪膺吐气生虹蜺。

揉蓝綵服俯可取,携将直上青云梯。

翱翔欢呼起拜舞,仰瞻日彩生尧眉。

鸡人忽报洞天晓,看取飞升变化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