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其一)

是即彻底是,从来脱体先天地。

非即彻底非,万别千差共一机。

是也是不著,非也非不及,此时佛祖从何立。

晓天霜重泄真机,一颗圆明色非色。

妙体全标处,分明只自知。

形式: 偈颂

翻译

彻底的理解就是这样,它超越了天地的存在
如果不是彻底的理解,万物千差万别都源于同一个原则
即使是肯定,也不执着于形式;即使是否定,也不至于遗漏,这时如何定义佛祖的存在呢?
清晨的寒霜揭示了真理的奥秘,一切显现却无色无形
奇妙的本体在何处完全展现,只有自己能清晰感知

注释

是:肯定,指彻底理解。
脱体:超然独立于具体事物之外。
天地:宇宙万物。
非:否定,非彻底理解。
机:原则,根源。
不著:不执着。
不及:不遗漏。
佛祖:佛教中的最高智慧象征。
晓天霜:清晨的霜露,象征真理的显露。
圆明:圆满清明,无分别的境界。
妙体:神秘而美妙的本体。
全标:完全展现。
分明:清晰明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觉的作品,名为《偈二首(其一)》。诗人以禅宗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探讨了“是”与“非”的哲学问题。他强调“是”与“非”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统一于一个更高的真理之中,这个真理超越了一切分别和对立。"彻底是"和"从来脱体先天地"表达了超越世俗理解的绝对境界,而"非即彻底非"则揭示了看似对立的两者实为同一机理。

"是也是不著,非也非不及"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超越二元对立的状态,表明真正的智慧既不执着于是,也不回避非,达到了一种中道。"佛祖从何立"暗示了在这样的境地,一切传统的权威和概念都失去了立足之处。

最后两句"晓天霜重泄真机,一颗圆明色非色"运用自然景象来象征真理的显现,如同霜降时天空的清澈,以及那颗既非色又具色的圆明之心,体现了禅宗对空色无常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禅宗的修辞和象征,引导读者体悟到超越对立的真理,强调内在的领悟和自知。

收录诗词(2)

释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二首(其二)

仰之弥高,不隔丝毫。要津把断,佛祖难逃。

钻之弥坚,真体自然。鸟啼华笑,在碧岩前。

瞻之在前,非正非偏。十方坐断,威镇大千。

忽焉在后,一场漏逗。堪笑云门,藏身北斗。

形式: 偈颂

偈五首(其二)

扫尽葛藤与知见,信手拈来全体现。

脑后圆光彻太虚,千机万机一时转。

形式: 偈颂 押[霰]韵

偈五首(其一)

航海来探教外传,要离知见脱蹄筌。

诸方参遍草鞋破,水在澄潭月在天。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偈五首(其五)

竖拳下喝少卖弄,说是说非入泥水。

截断千差休指注,一声归笛啰啰哩。

形式: 偈颂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