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曲

岐山有仁者,白首思来归。

愿闻康衢谣,不图见戎衣。

渴梦北海水,饥谢西山薇。

死从泰伯游,此志终无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鉴赏

这首《采薇曲》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通过对一位白发老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首句“岐山有仁者,白首思来归”,开篇即点出主题,描述了一位在岐山居住的仁者,尽管年岁已高,却依然心系故土,渴望回归。这种对家乡的深情厚意,跨越了时间的长河,体现了人类共有的乡愁情感。

接着,“愿闻康衢谣,不图见戎衣”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康衢谣,指的是太平盛世的民谣,象征着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而“不图见戎衣”则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希望远离战乱,追求和平的生活状态。

“渴梦北海水,饥谢西山薇”这两句运用了典故,北海水和西山薇分别出自《楚辞》,借以表达对理想生活和自然之美的向往。渴梦北海水,意味着在梦中追寻那片宁静深邃的水域,象征心灵的渴望与满足;饥谢西山薇,则是在饥饿时选择山中的野菜,寓意在艰苦中寻找生活的朴素之美。

最后,“死从泰伯游,此志终无违”两句,以古代贤人泰伯为例,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理想生活的追求。泰伯是周朝的始祖,他让位给弟弟季历,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诗人以此自勉,表示即使面对死亡,也要坚守内心的信念,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永不违背自己的初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平、自然以及高尚品德的深切向往和追求,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历史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兴和李懋卿(其一)

明生又今夕,浮云亦消除。

风吹薄暮雨,炎歊为之袪。

而我坐中庭,洒然心静虚。

浩歌古人句,得意已忘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感兴和李懋卿(其二)

夏日苦炎热,浩思嵩山巅。

清泉环左右,佳木荫后前。

天风有时至,大音犹浑全。

坐此不能往,西望心独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感兴和李懋卿(其三)

我行汝颍间,陶穴犹太古。

譬如观鼎彝,令人变闻睹。

岂无好楼居,巧极易摧腐。

回首太室山,一望高万武。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久闻徐朝文讣见胡献臣始信

明听得金矢,有誉淮海区。

南征载持宪,清风与之俱。

楚氛接腥蜃,兵符杂刑书。

郑侨戒水狎,一日三年如。

慈元复祠庙,俨然古文儒。

坐令弄潢子,稍戢萑蒲馀。

进阶始称使,滇途险仍纡。

方忧万里驾,坦道生悲吁。

君病果何似,却怪平生臞。

琼瑰夙入梦,邱首真成虚。

瞑矣缘国事,浅之谁敢欤。

野哭古所恶,洒泪兰陵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