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九月,自广陵召还,复馆于浴室东堂。八年六月,乞会稽,将去,汶公乞诗,乃复用前韵三首(其二)

梦绕吴山却月廊,白梅卢橘觉犹香。

会稽且作须臾意,从此归田策最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梦境中萦绕着吴山月下的回廊,白梅和卢橘的香气依然缭绕。
姑且把会稽当作暂时的留恋,从此以后,回归田园是我最好的归宿。

注释

吴山:指浙江绍兴的吴越之地,有历史名胜。
却月廊:月光下的回廊,形容环境优美。
白梅:冬季开花的白色梅花,象征高洁。
卢橘:古代南方的水果,此处代指江南的物产。
须臾:片刻,短暂的时间。
归田策:归隐田园的打算或策略。

鉴赏

这段诗文是北宋时期伟大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

“梦绕吴山却月廊”,这里的“吴山”指的是中国江南地区的著名山脉,意境宽广,富有诗意。诗人通过“梦绕”二字,传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难以忘怀的情感。“却月廊”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

“白梅卢橘觉犹香”,诗中的“白梅”、“卢橘”都是冬日中仍能保持芬芳的植物,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通过这些意象,苏轼表达了自己即使在困境之中也能够保持高洁品质的坚定信念。

“会稽且作须臾意”,诗人此处提到了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虽是短暂,但充满了深厚的情谊。这里体现了苏轼重视朋友情谊的人生态度。

“从此归田策最良”,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选择。在动荡的世事中,诗人选择了一种超脱的心态,追求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友情和田园生活的赞颂,展现了苏轼在动荡时代中寻找内心平静与自由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七年九月,自广陵召还,复馆于浴室东堂。八年六月,乞会稽,将去,汶公乞诗,乃复用前韵三首(其三)

东南此去几时归,倦鸟孤云岂有期。

断送一生消底物,三年光景六篇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

峨峨扇中山,绝壁信天剖。

谁知大圆镜,衡霍入户牖。

得之老月师,画者一醉叟。

常疑若人胸,自有云梦薮。

千岩在掌握,用舍弹指久。

低昂不自知,恨寄儿女手。

短屏虽曲折,高枕谢奔走。

出家非今日,法水洗无垢。

浮游云释峤,宴坐柳生肘。

忘怀紫翠间,相与到白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其一)

至矣吾三后,功高汉已还。

复推元祐冠,盖得永昭全。

有作犹非圣,无私乃是天。

侍臣谈道要,家法信家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其二)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

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

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