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三)

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水半扉。

千顷桑麻在船底,空馀石发挂鱼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我行走的道路如同韩退之(唐代诗人韩愈)的诗篇,眼前真有如诗如画的人家,门前水边掩映着半扇门扉。
广阔的田野上桑麻茂盛,仿佛都沉睡在船底,只剩下石头般的白发悬挂在渔人的衣裳上。

注释

我行:我行走。
退之诗:韩退之(韩愈)的诗。
人家:人家房屋。
水半扉:门前水边的半扇门。
千顷:广阔的。
桑麻:桑树和麻。
船底:仿佛像船底一样。
石发:形容头发如石般白。
挂鱼衣:悬挂在渔人衣裳上。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生活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事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我行都是退之诗"表明诗人的脚步所至之处皆是古诗人所咏叹的地方,这里有对前人文学作品的缅怀,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对于文学传统的尊重和继承。"真有人家水半扉"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水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媒介,"半扉"给人的感觉是既有开阔又带有一定的私密性。

"千顷桑麻在船底"诗意丰富,桑麻即桑树和麻花,是江南地区常见的农作物。这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但这些作物却处于船底,可能是因为水乡交通主要依赖舟楫,而这些农产品正是通过水路运输。这也隐含着诗人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关注。

"空馀石发挂鱼衣"则是一幅奇特的画面,"空馀"意指空闲、悠然,"石发"可能是指石头被水冲刷得光滑发亮,而"挂鱼衣"则形象地表达了渔民生活的一种情趣,鱼衣即渔人的衣物,这里的"挂"字生动表现了渔人洗涤后将衣物悬挂在石头上晾干的情景。整句给人以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感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农耕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慈湖夹阻风五首(其四)

日轮亭午汗珠融,谁识南讹长养功。

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五)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攲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咸]韵

壶中九华诗,并引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过庐山下,并引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群隮相应和,勇往争骖驔。

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见西龛。

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飙扫浑酣。

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顾有移文惭。

形式: 古风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