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赠家天池》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创作,通过对友人天池的描绘,展现了其豪迈不羁、慷慨悲壮的人生态度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中开篇即以“昔君十五青青衿”起笔,以“十五”这一年龄点,勾勒出天池少年时的英姿勃发,如同玉石般纯净的容颜,以及擅长弹奏琴瑟的才华,展现了一位年轻才俊的风采。接着,“再三祈请一挥手,四座宾客皆倾心”,通过描述天池一次简单的动作便赢得了在场宾客的倾倒,进一步凸显了其非凡的魅力和影响力。
随后,诗人转向对天池性格和行为的描绘:“尊君虬须古侠客,坐拥楼船通绝域。”这句将天池比作一位具有侠义精神的古代英雄,拥有着强大的力量和广阔的视野,能够驾驭楼船,穿越未知的领域。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不仅赞扬了天池的勇猛和智慧,也暗示了他对自由和冒险的向往。
接下来,“我从海外一见之,及到君堂始相识”,表达了诗人与天池的相遇相知,强调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通过“酣歌永啸乐未终,其如世事犹汹汹”两句,诗人描绘了两人相聚时的欢愉场景,同时也暗含了对世间纷扰的无奈和感慨。
“君挽长弓射白雁,身骑大马能追风”描绘了天池勇猛的狩猎场景,展现了他作为勇士的一面。“珊瑚合挂渔人网,姓名忽列鹰扬榜”则通过象征手法,表现了天池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的提升。
“北台买骏尚悬金,西郭栽花还自赏”展示了天池在财富和生活情趣上的追求,体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品味。“蹉跎五十鬓未霜,有子能诗与父长”则表达了对天池年过半百仍保持青春活力的赞美,以及对家庭幸福的重视。
最后,“看君不复愁衰老,惟忧无以答苍苍”表达了诗人对天池乐观面对岁月的态度,以及对天池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期待。“去年荐饥民最苦,四郊就赈愁风雨”反映了天池在社会危机面前的担当和责任感。“君募蓬茅数十区,瘠子愁妻各其所”描绘了天池在灾后重建家园,帮助弱势群体的情景,展现了其仁爱之心。“荒原或有不归魂,掩之以棺埋以土”则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命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天池这位人物的多面性,既有勇猛豪放的一面,也有深沉内敛的一面,同时体现了诗人对其高尚品质和积极人生态度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