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苏幕遮·踏歌声》由清代诗人刘琬怀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踏歌、乐声飘扬的画面。
开篇“按鸾笙,催羯鼓”,以鸾笙和羯鼓的演奏开始,营造出一种热烈而欢快的氛围。接着,“片片梁尘,散作霓裳谱”,描述了随着音乐节奏,屋梁上的灰尘如舞动的花瓣般飘落,仿佛是为舞蹈家的霓裳之舞伴奏。这一句将视觉与听觉巧妙结合,展现了音乐的魔力。
“毕竟清音何处度”一句,引人思考音乐的源头与去向,清音仿佛在空间中自由游走,无迹可寻。接下来,“满院杨花,寻遍春归路”,通过满院飘落的杨花,暗示春天的归去,同时也象征着音乐如同杨花一般,虽短暂却充满生机与美丽。
“听筝堂,飞雪舞”,将听筝的场景与雪花飞舞相联系,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音乐以诗意的想象。筝声悠扬,仿佛雪花在空中轻盈起舞,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失灵动的意境。
“嚼羽含商,愿也何曾误”,这里运用了音乐术语“羽”和“商”,比喻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无论是喜悦还是哀愁,都能准确传达,没有丝毫偏差。这表达了音乐能够触及人心深处,传递真挚情感的能力。
最后,“只怕步虚留不住,一雨三声,吹上群仙府”,表达了对音乐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向往,担心它会像雨水一样匆匆离去,最终飘散至仙境,成为仙人们享受的乐章。这一句既是对音乐魅力的赞美,也是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苏幕遮·踏歌声》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音乐与自然、情感之间的和谐交融,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