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双寺画竹

风竿不满尺,已饶千丈势。

高僧礼诵馀,味此萧萧趣。

形式: 六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画家笔下竹子的独特魅力,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竹子虽未达到一尺之长,却已展现出千丈之势的景象。诗人袁宗道以“风竿”为喻,形象地表达了竹子在微风中的轻盈姿态,即使其实际长度不足一尺,却仿佛拥有着千丈的高度,充满了力量与生机。

接着,诗人进一步深化了竹子的形象,将它与高僧的礼诵联系起来,暗示竹子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蕴含着深刻的禅意和精神追求。竹子在高僧礼诵之后,似乎获得了更为深邃的意义,诗人从中品味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趣味,这种趣味不仅仅是对竹子形态的欣赏,更是对其内在精神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以及与高僧礼诵的巧妙结合,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通过简短的诗句,袁宗道成功地传达了竹子所象征的坚韧、高洁与超然的精神特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与心灵之美的双重赞美。

收录诗词(251)

袁宗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字:伯修
  • 籍贯:荆州府公安
  • 生卒年:1560—1600

相关古诗词

寓兴(其一)

乾坤一旅亭,大梦几时醒。

白发无情极,春来不再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青]韵

寓兴(其二)

山中无别事,诗酒作生涯。

鬓雪空催老,何由驻日车。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寓兴(其三)

山寺钟声歇,夫寒睡起迟。

敲冰添砚水,发兴写新诗。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寓兴(其四)

风尘犹澒洞,江海转深沉。

不作乘桴兴,徒怀击楫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