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二十首(其十四)拟驱车上东门

洛阳上东门,门外连北邙。

阴风一何凄,柏廷夏亦凉。

富贵及贫贱,总归埋恨场。

黄垆即厚夜,潜寤浩劫长。

纩息龙失翰,衡轻兰歇芳。

虚名付史策,真伪已莫详。

寥寥读史者,又谁别臭香。

水碧率误人,蓬海浩茫茫。

何如悟达生,随时爱景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洛阳上东门的景象,以及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人以阴冷的风、凉爽的柏树、富贵与贫贱的归宿、黄土覆盖的夜晚、生命的消逝、历史的虚名、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洛阳上东门,门外连北邙”点明地点,暗示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接着,“阴风一何凄,柏廷夏亦凉”通过描绘环境的凄凉,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氛围,预示着接下来的思考将充满哲理。

“富贵及贫贱,总归埋恨场”一句,揭示了人生的最终归宿,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最终都将被埋葬在历史的尘埃中,蕴含着对人生短暂与命运无常的感慨。

“黄垆即厚夜,潜寤浩劫长”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黄土象征死亡,厚夜则代表了时间的漫长与无尽,暗示了生命的有限与历史的永恒。

“纩息龙失翰,衡轻兰歇芳”通过比喻,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如同龙失去翅膀无法飞翔,衡轻则指事物的轻视,兰花的芬芳消散,象征美好事物的易逝。

“虚名付史策,真伪已莫详”指出历史记载中的虚名与真实之间的模糊界限,强调了历史记录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寥寥读史者,又谁别臭香”表达了对历史解读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历史真相的难以分辨,暗示了历史的多面性和解读的主观性。

“水碧率误人,蓬海浩茫茫”通过水碧的误导和蓬海的广阔无垠,象征了知识的局限性和探索的无限性。

最后,“何如悟达生,随时爱景光”则是对生活的建议,鼓励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珍惜每一刻,领悟生活的真谛,享受当下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变迁和个人生命体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自然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抒情性。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古诗二十首(其十五)拟去者日以疏

昨日不可追,今日聊相依。

一日复一日,百年有尽期。

大椿及朝槿,脩短或少差。

末路就枯焦,一例虫生之。

及时稍迁延,老大空馀悲。

形式: 古风

拟古诗二十首(其十六)拟生年不满百

百年人大限,如其寿者鲜。

试问百岁人,定云多益善。

何为忧千载,戚戚眉莫展。

劝汝展双眉,亲串咸在兹。

良辰复美景,品竹弹清丝。

去者莫须忆,纵忆安能知。

形式: 古风

拟古诗二十首(其十七)拟凛凛岁云莫

元冥司朔令,节宴月穷纪。

木叶落归根,河水冻连底。

青女剪碎琼,散作冰花蕊。

不乐复何为,太康戒无已。

既命兔园宴,亦念东郭履。

宵长致良佳,帐冷梅花纸。

宿昔同衾人,长眠呼不起。

是非翩来迟,入梦辄欢喜。

三年梦不来,沉痛嗟何以。

形式: 古风

拟古诗二十首(其十八)拟孟冬寒气至

平在临和叔,蟋蟀入床下。

朔风变严律,悽声来四野。

夜明散冷光,轮小顾兔寡。

感序自怦怦,为忆知心者。

睽阻几千里,携阔已三夏。

朝来谁叩门,双鲤忽在把。

重缄不忍开,翻恐愁怀惹。

形式: 古风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