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佛桑红白绕高台,拂袖孤青峰下来。
十里长松团紫盖,一群驯鹿踏苍苔。
月明碧涧空尘界,花雨瑶阶忆慧才。
华首何年依雅集,满山惟见白云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中景象。首句"佛桑红白绕高台"以佛桑的红白相间为背景,烘托出高台的神圣氛围。"拂袖孤青峰下来"则通过描绘人物轻盈地从青峰走下,增添了动态感。
"十里长松团紫盖"运用比喻,将松林比作紫色的伞盖,展现出松林的壮观和密集。"一群驯鹿踏苍苔"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生灵,鹿群悠闲地漫步在覆盖着青苔的地面,增添了自然的和谐气息。
"月明碧涧空尘界,花雨瑶阶忆慧才"通过明亮的月光和落花如雨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让人联想到智慧与才情的隐士。"瑶阶"暗示台阶的精美,"忆慧才"则表达了对智者的怀念。
最后两句"华首何年依雅集,满山惟见白云堆"以华首台为中心,遥想往昔雅士聚会的时光,如今只剩下满山的白云,流露出一种历史沧桑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画面生动,富有禅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深思考。
不详
隐隐翠微巅,烟霞护讲筵。
泉通茶灶下,云起竹窗前。
不信尘中客,居然世外仙。
明朝别南浦,清梦夜长悬。
离居忽半载,今喜复相亲。
共听窗前雨,因怀斗酒人。
飘零三晋远,落拓一身贫。
聚首知何日,空伤游子神。
客中穿望眼,忽得故人书。
念子三秋病,嗟予两鬓疏。
此生同濩落,何计共樵渔。
傥遂鹪鹩愿,羁愁亦暂舒。
湿云夕敛轻阴薄,雨洗花光漾寥廓。
十斛春愁黯不开,来过罗郎浇酒阁。
炯庵项君秦淮客,卧向胡床弄长笛。
绝塞风高断雁悲,寒江秋老啼猿涩。
余声袅袅逐游丝,落日花前天宇阒。
忆予客梦少年场,桃叶桃根几断肠。
君归试问清溪水,应记风流桓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