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山中和杨推夜寒韵二首(其一)

山藏皇恐色,溪诉不平声。

落叶啼猿怨,危枝宿鸟惊。

林疏风四面,霜冷月三更。

酒醒愁无寐,烧松炙到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山峦隐藏着惶恐的神色,溪流倾诉着不平的声音。
落叶间猿猴哀鸣,高枝上的鸟儿被惊醒。
树林稀疏,风从四面吹来,寒霜侵袭,月光凄冷照在三更时分。
酒醒后愁绪难眠,直到燃烧松枝取暖直到天明。

注释

山:指代山脉。
皇恐:惶恐不安。
溪:小溪。
诉:倾诉。
不平:不公平的事情。
落叶:秋天的凋零树叶。
啼猿:哀鸣的猿猴。
怨:哀怨。
危枝:高而危险的树枝。
宿鸟:过夜栖息的鸟。
林疏:树林稀疏。
风四面:风从各个方向吹来。
霜冷:寒冷的霜冻。
月三更:深夜的月亮。
酒醒:喝完酒后。
愁无寐:忧愁无法入睡。
烧松:燃烧松木。
炙:烘烤。
明:天亮。

鉴赏

这首宋诗《避地山中和杨推夜寒韵二首(其一)》是赵必?所作,描绘了山中夜晚的景象,充满了深沉而寂静的氛围。首句“山藏皇恐色”,以拟人手法写山仿佛带着忧虑之色,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或外界环境的险恶。次句“溪诉不平声”,则通过溪水潺潺,仿佛在倾诉不平之事,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压抑。

“落叶啼猿怨”描绘了秋夜的凄凉,落叶与哀怨的猿啼交织,增添了悲凉气氛。接着,“危枝宿鸟惊”写宿鸟因树枝摇曳而惊飞,显示出山中的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的漂泊感。

“林疏风四面,霜冷月三更”两句,描绘了月光透过稀疏树林洒下的清冷画面,以及霜冻带来的彻骨寒意,时间已至深夜。最后,“酒醒愁无寐,烧松炙到明”揭示了诗人借酒浇愁后的清醒,却依然无法入睡,只能借助烧松取暖直到天明,流露出深深的愁苦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夜晚的景象,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避世隐居但仍难掩内心忧虑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39)

赵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避地惠阳鼓峰用徐心远韵

收拾当年破敕黄,山中蕙帐梦魂香。

风供松叶暖茶灶,云卧茆窗冻笔床。

一雨鸣蛙乱深夜,数声啼鸟怨斜阳。

风尘浩荡愁如海,怎得中山醉酒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古端饮问梅亭作

把酒问梅开未开,梅花问我何时来。

嫣然一笑醒尘梦,撩我诗兴宽酒怀。

有梅无诗酒怀恶,有诗无酒羁味薄。

一觞一咏畅幽情,人生须作及时乐。

去年岭头曾相逢,花边酾酒酹师雄。

霜月三更天似水,枝头翠鸟睡正浓。

今年寒浅花较迟,一花两花时最奇。

春多烂漫无意思,此意梅花知不知。

孤山寂寞逋仙去,香影之后更无句。

几回拟作梅花骚,无力其如梅花何。

怀哉此花丈人行,冰清玉洁不做时妆样。

纷纷桃李嫁春风,臭味未必与我同。

莫说和羹事,和羹事犹未。

莫羡玉堂人,玉堂人已陈。

细把心期向梅说,花开花落有时节。

形式: 古风

生朝觞客即席用韵

西风吹客浮仙槎,万斛诗香散幽遐。

琼裾翠裳佩九霞,赐我羔酒龙团茶。

剪锦飞落山人家,黄绢幼妇无以加。

衰贱何足辱齿牙,相看白发羞黄花。

西山薇蕨东陵瓜,前村烟雨黄犊车。

共嚼秋芳咀春华,茅斋饮尽邻可赊。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再用前韵集句(其六)

千里万里西复东,山川长在泪痕中。

何当共剪西窗烛,一曲琵琶酒一钟。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