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科诏使臣索诗

紫泥诏下九重天,文治初兴正急贤。

草木辉光沾雨露,鸢鱼鼓舞乐天渊。

云衢接武怀新渥,雪案潜心理旧编。

礼乐三千摅素蕴,丹墀他日听胪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紫泥诏书自九重天降下,正值文治初创急需贤才。
草木因雨露滋润而光彩照人,鸢鸟鱼儿在晴空下欢快游弋。
踏上云端的道路,心怀新的恩泽,静心研读古籍。
弘扬礼乐的深厚传统,期待有朝一日在丹墀上聆听佳音的宣告。

注释

紫泥诏:古代用紫色泥封的诏书,表示重要文书。
九重天:指皇宫深处,象征君王权威。
文治:指通过文化教育和政策治理国家。
鸢鱼鼓舞:比喻万物欣欣向荣,生活充满活力。
雪案:清白的书案,形容学者勤奋读书。
礼乐三千:泛指丰富的礼乐文化。
胪传:古代宣读皇上的命令或喜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颁布重要诏书的场景,体现了朝廷对贤才的渴求和对文化振兴的重视。"紫泥诏下九重天"形象地展现了皇权的威严与决策的深远,"文治初兴正急贤"表达了朝廷亟需贤能之士以推动新政的迫切心情。

"草木辉光沾雨露"运用拟人手法,象征文治如雨露滋润万物,使国家生机勃勃;"鸢鱼鼓舞乐天渊"则以鸟鱼欢腾来比喻百姓因政策得宜而喜悦,生活安宁。"云衢接武怀新渥"表达使者接受重任,满心感激朝廷的恩泽;"雪案潜心理旧编"则暗示使者在严谨研读典籍中准备履行使命。

最后两句"礼乐三千摅素蕴,丹墀他日听胪传"预示着使者带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期待,将在未来的大殿上宣读诏书,宣告朝廷的新政内容。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和人才选拔的赞美与期望。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赠刘宗道自金陵来游茅峰

君家汴水阳,吊古游秣陵。

秦淮映江月,历代几废兴。

古人所树立,今人愧未能。

嗟我搔白发,空斋对书灯。

邂逅接馀论,谈笑得良朋。

我如蜩与鸠,睨鲲化为鹏。

岁晏落蓬蒿,安得齐飞腾。

东望积金峰,春游记吾曾。鹤仙迟子来,丹井?寒冰。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赠张明德星士

二曜五纬万古悬,甘石之学今不传。

术家能以天占人,圣人乃以人占天。

仁义礼智性所具,吉凶祸福命使然。

命天俵赋定不易,性我受用修则全。

经文二百有五字,明德乃在新民先。

君从何处讲此学,直溯建洛窥先贤。

工夫潜深秋日静,本真莹静霜月圆。

市声初散帘欲下,龟筴未收客下马。

一人妄计秩崇庳,一人猥算资高下。

纵横二位布逆顺,错落五行分制化。

先生拊掌笑且答,二客相看面如赭。

徐言至善同一初,非愚不足智有馀。

万物不齐气杂揉,是心本明如太虚。

不须詹尹就决疑,客如不信问子舆。

形式: 古风

赠季清隐道人

虞山摴西城,尚湖绕其趾。

青屏照玉镜,屈摺十八里。

传闻汉真人,丹成飞入水。

到今水不腥,鱼鳖长而美。

往年山中人,夜半忽惊起。

神锋闪烈电,烁烁光不已。

平明斸山骨,石函半镵毁。

土花蚀苍龙,岁月不可纪。

玄灵启幽秘,结构此经始。

云香染衣佩,岚翠袭巾履。

道人方晏坐,秋叶打窗纸。

西风送诗句,吹入千岩里。

收拾费工夫,远来将举似。

见叟却忘言,炉烟生棐几。

徐云乘兴出,兴尽行当止。

山中有缘事,比欲相料理。

白鹤数日饥,吾今且归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赠松窗

故交皆疏柳子厚,新贵不识王元之。

袖中刺字已漫尽,一童犹负囊中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