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庭干

岁晚周南见此翁,未应抵苦厌尘笼。

人须老后心方定,诗到工时例合穷。

饭颗尽从嘲杜甫,荆钗元不笑梁鸿。

倚楹三咏鸱枭句,始信《离骚》继国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金末元初诗人杨奂的《次答庭干》,通过对岁晚时分见到一位老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和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首句"岁晚周南见此翁",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暗示老翁的孤独与坚韧,如同《诗经·周南》中的隐士形象。

"未应抵苦厌尘笼",表达了诗人对老翁虽身处尘世困顿,却并未因此而厌弃生活的态度,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人须老后心方定",强调了经历岁月磨砺后内心的平静与成熟,认为只有到了老年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

"诗到工时例合穷",则揭示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看法,认为只有在技艺精熟之时,作品才会达到极致,可能伴随着困苦和穷困,但这正是艺术追求的必然过程。

"饭颗尽从嘲杜甫,荆钗元不笑梁鸿",通过提及杜甫的贫困生活和梁鸿的朴素婚姻,表达出对清贫生活的理解和尊重,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物质,而在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倚楹三咏鸱枭句,始信《离骚》继国风",诗人以倚柱吟咏比喻老翁的深沉思考,同时称赞他的诗作具有《离骚》般深远的情感和《国风》般的质朴,体现了对老翁诗才的赞赏和对其诗歌风格的认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老翁的形象,既赞美了老者的智慧与坚韧,也探讨了诗歌创作的真谛,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18)

杨奂(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名知章。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卒于元宪宗五年,年七十岁。早丧母,哀毁如成人。金末,尝作万言策,指陈时病;欲上不果。元初,隐居为教授,学者称为紫阳先生。耶律楚材荐为河南廉访使,约束一以简易。在官十年请老。卒,谥文宪。奂著作很多,有还山前集八十一卷,后集二十卷,(元史作还山集六十卷,元好问作奂神道碑则称一百二十卷)近鉴三十卷,韩子十卷,槩言二十五篇,砚纂八卷,北见记三卷,正统纪六十卷等,传于世

  • 字:焕然
  • 籍贯:乾州奉天

相关古诗词

病中次答

一别南塘十五年,□□虚贷买山钱。

梁园不□狂司马,洛社偏宜病乐天。

□□形骸亲药裹,□将心计事征廛。

他时涌翠亭前水,又是吾家阿对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长安

龟城旧事空悠悠,俯仰一别今几秋。

遥知清谈落麈尾,应悔□□书□头。

三川烟月四时在,两□关河千里愁。

道人活计行处是,早晚策杖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草亭既成招肥乡窦子声

走遍江淮鬓未华,归来重对旧生涯。

论医不待肱三折,作赋曾闻手一叉。

晚岁萧条嗟我老,春风摇荡醉谁家?

杀鸡为黍初心在,目断西云日又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马公远归桂庵

瘦马踏雪来长安,老□□云依空山。

长年独处村落里,几日一笑□□□。

□院风□□夜话,松□月冷趁晨班。

终南太白四时好,不得倚阑相对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