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闻竹声示侄

室明窗有灯,夜暗天无月。

趺坐依蒲团,竹声助清绝。

初疑小雨至,萧萧俄复歇。

忽然变轩昂,风湍散岩穴。

听久耳根静,万虑皆莹彻。

尘凡不待扫,境妙心自洁。

奇哉不二门,欲倩维摩说。

形式: 古风

翻译

室内明亮,窗户透出灯光,夜晚黑暗,天空没有月亮。
盘腿坐在蒲团上,竹林的声音增添了清幽的气氛。
起初以为下起了小雨,沙沙声一会儿又停止了。
突然间,气氛变得昂扬起来,风声如同湍急的水流穿越山岩洞穴。
聆听良久,耳朵清净,心中的忧虑都变得清晰。
世俗的烦恼无需清扫,心境奇妙自然心境纯洁。
这真是奇妙无比,想要请维摩诘大师来解说。

注释

室明:室内明亮。
窗有灯:窗户透出灯光。
夜暗:夜晚黑暗。
天无月:天空没有月亮。
趺坐:盘腿坐下。
依蒲团:坐在蒲团上。
竹声:竹林的声音。
清绝:清幽。
小雨至:小雨来临。
萧萧:沙沙声。
轩昂:昂扬。
风湍:风声像湍急的水流。
耳根静:耳朵清净。
万虑:所有的忧虑。
境妙:心境奇妙。
心自洁:心境自然纯洁。
不二门:独一无二的境界。
维摩说:维摩诘大师解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明亮的室内静坐,窗外只有竹声相伴的场景。诗人起初以为是小雨的声音,但那声音又很快停止,随后风声变得高昂,如同湍急的水流穿越山岩洞穴。这清幽的环境让诗人的耳朵逐渐清净,内心也得到了洗涤,烦恼尽消。他感叹这种心境的奇妙,认为它超越了世俗的纷扰,直指内心的纯净。最后,诗人以“不二门”和“维摩说”来表达对这种禅意境界的赞叹,暗示了佛教中空性与觉悟的哲理。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的心境,具有很高的禅意和意境之美。

收录诗词(34)

潘良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法清晚步分韵得夕字

有生能几何,避乱不谋夕。

联翩二三子,晚步纵所适。

田野无人声,牛羊断归迹。

时看墟曲中,寒烟袅修碧。

雍雍南飞雁,北信杳难觅。

不知二圣君,泫然泪沾臆。

小臣真虮虱,持颠顾何力。

残腊行当除,青阳来已逼。

衰骸分填壑,公辈宜强食。

形式: 古风

郑亨仲作亭西山颜曰可友以书求诗为赋一首

君不见子猷嗜好与俗殊,种竹不可一日无。

又不见太白清狂世绝伦,举杯邀月独相亲。

风流二子去已远,尘埃那复闻高人。

郑侯未遇身更閒,躬耕自乐岩谷间。

开亭容膝日寄傲,坐对嶕峣崒嵂之西山。

西山苍翠如堆玉,松奏笙竽云作屋。

澄鲜爽气日夕佳,不学时情易翻覆。

田文唾面嗔小儿,翟公署门良可嗤。

悠悠权利悲一时,乐哉此友谁能知。

郑侯与我论心久,年少相从今白首。

对山勿著绝交书,要须著我成三友。

形式: 古风

夏日四绝(其一)

四月天气初郁蒸,碧桐照空门巷清。

何人解助隐居乐,为我唤取黄鹂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夏日四绝(其二)

扫地焚香避湿蒸,睡馀茶熟碾声清。

风来桐竹僛僛舞,雨过阶除㶁㶁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