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翻译

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

注释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强: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以少年与成年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的况味。起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描绘了年少时对生活的无知和对愁绪的不解,仿佛为了赋诗而强装忧郁。接着,“爱上层楼,爱上层楼”形象地写出少年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追求,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随着岁月流转,“而今识尽愁滋味”,词人已深知人生百态,饱尝了世事艰辛。此时,“欲说还休,欲说还休”,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无知的怀念,又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最后,他以“却道天凉好个秋”作结,表面上看似轻松,实则蕴含着深深的哀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整首词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词人从少年到中年的成长历程和人生体验。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时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间,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丑奴儿(其二)

寻常中酒扶头后,歌舞支持。歌舞支持。

谁把新词唤住伊。临歧也有旁人笑,笑己争知。

笑己争知。明月楼空燕子飞。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丑奴儿(其五)

年年索尽梅花笑,疏影黄昏。疏影黄昏。

香满东风月一痕。清诗冷落无人寄,雪艳冰魂。

雪艳冰魂。浮玉溪头烟树村。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丑奴儿(其四)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形式: 词牌: 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