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和任判官奉呈太守

愆阳历冬序,入春日光赤。

原野为之焦,无复青青麦。

明廷恤农功,诏旨怀悯恻。

谁能共此忧,惟良二千石。

祷祠遍群望,百神潜率职。

迅雷出深渊,密云会将夕。

应龙不无神,女鲜罪所极。

滂沲浃宇宙,变化才瞬息。

矧兹颢穹意,岂独垂沛泽。

尝听君平言,以兹消薄蚀。

周宣成阳事,往往在简籍。

不闻二美具,介福逾万亿。

三农耒耜出,自此丰黍稷。

使君凭熊轩,劝耕驻阡陌。

上客歌吉祥,清文缀环璧。

我岂击壤翁,不能知帝力。

斐然遂成章,聊用同悦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喜雨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官员们为百姓祈雨、劝耕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农业、民生的深切关怀。

首句“愆阳历冬序,入春日光赤”描绘了冬去春来,阳光炽烈的景象,暗示了干旱的状况。接着“原野为之焦,无复青青麦”进一步强调了旱情的严重性,田野一片枯黄,麦苗不再生长。

随后,“明廷恤农功,诏旨怀悯恻”表达了朝廷对农民疾苦的关注与同情,通过下诏旨来表达关切之心。诗人提出“谁能共此忧,惟良二千石”,赞扬那些有能力解决旱灾问题的官员,即“二千石”级别的官员,他们能够与民同忧,积极采取措施。

“祷祠遍群望,百神潜率职”描述了官员们为了求雨而进行的祭祀活动,希望诸神能感应人间的疾苦,履行职责降雨。接下来“迅雷出深渊,密云会将夕”描绘了雷声轰鸣、乌云密布的景象,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雨水。

“应龙不无神,女鲜罪所极”引用了古代神话中的应龙形象,象征着降雨的力量,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降雨的虔诚祈愿。紧接着“滂沲浃宇宙,变化才瞬息”描绘了雨水倾盆而下的壮观景象,瞬间覆盖了整个世界。

“矧兹颢穹意,岂独垂沛泽”表达了诗人对天空之意的感慨,认为这不仅仅是对大地的恩泽,更是对万物生长的厚爱。最后“尝听君平言,以兹消薄蚀”引用了古代哲学家君平的观点,认为这场喜雨可以消除天地间的微小瑕疵,带来和谐与繁荣。

“周宣成阳事,往往在简籍”提到历史上周宣王在阳地举行盛大仪式以求雨的故事,以此来强调喜雨的重要性。诗人感叹“不闻二美具,介福逾万亿”,希望这样的喜雨能够同时带来丰收与福祉,惠及亿万生灵。

“三农耒耜出,自此丰黍稷”预示着农民们将再次开始耕作,期待着丰收的年景。最后“使君凭熊轩,劝耕驻阡陌”描绘了官员们亲自参与劝耕活动,鼓励农民们辛勤劳动,确保粮食安全。

“上客歌吉祥,清文缀环璧”表示有高雅的宾客吟唱吉祥之词,用清新的文字装饰在珍贵的玉璧之上,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我岂击壤翁,不能知帝力”诗人自谦并非古代的击壤老人,但同样感激天帝的恩赐,感受到帝王之力的伟大。

“斐然遂成章,聊用同悦怿”表达了诗人创作此诗的初衷,希望通过诗歌传达喜悦之情,与读者共享这份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喜雨带来的喜悦与希望,还蕴含了对官员们为民谋利、关注民生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赠周员外鼎

束发去乡里,白首还旧丘。

曾无高盖车,顾为夸者羞。

岁晏东皋田,躬耕方薄收。

知君近有道,足以无外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次韵和王平甫赠张舍人

通物乐自任,济时常后安。

戢翼思迅风,腾鳞慕惊澜。

天书进廉良,大罟纲目宽。

顷来中林士,继踵青云端。

王侯经纬气,锦绣罗肺肝。

念当五鼎食,肯甘一瓢箪。

著书成揣摩,脱剑横镆干。

孟明已焚舟,廉颇方据鞍。

闭门谢尘轨,釜鱼朝未餐。

竟完稽古力,已使同学叹。

凤池响鸣佩,芸阁峨高冠。

忘年义已深,踵门情更欢。

纵谈剧流輠,处画逾转丸。

广廷来风清,落日微雨残。

凉泉为濯溉,佳树聊盘桓。

长歌斓篇轴,大盟粲珠盘。

宁为端木子,矜此道旁观。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闵雨

山上田万顷,江中水千里。

东流自瀰漫,旱苗日焦死。

惜哉不能救,地势正如此。

云雷未兴潜,蛟龙困泥滓。

昭回虽在天,叹息真已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君子行

君子贵自然,不为时俗观。

升车不广欬,即席不变颜。

疾驱不駷辔,高张不急弹。

尘埃视流俗,中立何可干。

颜生处陋巷,求仁得所安。

箪食一瓢饮,孔圣推其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