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

赓歌长相思,未歌先泪垂。

忆昔初裹头,娶妻济水湄。

绸缪十载间,忧患杂欢嬉。

一朝遭丧乱,仓卒不得辞。

荒城落日哭,悲在留两儿。

儿痴诚可怜,鞠养失母慈。

再娶般溪上,妇道良同规。

愿从发抹漆,得到头梳丝。

奈何同穴志,眷恋方再期。

食贫居难安,一官调京畿。

分袂未云久,故里嘷狐狸。

凌霄失高树,化作柔杨枝。

摧枯与攀折,寂寥两不知。

沉痛伤人心,出门何所之。

路逢翁与媪,伛偻行相随。

感我少年心,两度生别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杨弘道的《悼亡》是一首深情的挽歌,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深切的怀念和失去她的痛苦。首句“赓歌长相思,未歌先泪垂”,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亡妻的无尽思念,还未开口唱出思念之歌,泪水已先行滑落。回忆起当初新婚时的情景,“忆昔初裹头,娶妻济水湄”,诗人描绘了与妻子在济水边的幸福时光。

接下来,诗人回顾了十年间的婚姻生活,既有绸缪恩爱,也有共度忧患,“绸缪十载间,忧患杂欢嬉”。然而,丧乱突然降临,使得他们仓促分离,诗人独自在荒城夕阳下悲泣,心中牵挂的是两个幼子。“儿痴诚可怜,鞠养失母慈”表达了他对孩子们失去母爱的深深忧虑。

再婚后,诗人虽有新的伴侣,但仍无法忘怀旧爱,“再娶般溪上,妇道良同规”,他希望能像对待前妻一样深情。然而,他对亡妻的承诺和眷恋并未因时间而淡去。“奈何同穴志,眷恋方再期”表达了他对与亡妻共穴的深深期盼。

生活的贫困和动荡使诗人难以安宁,他被调往京城任职,但离别之情仍然沉重,“食贫居难安,一官调京畿”。即使离开不久,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哀愁仍在,“分袂未云久,故里嘷狐狸”。诗人感叹自己如同高树失去枝叶,变得孤独无依,“凌霄失高树,化作柔杨枝”。

最后,诗人深感内心的沉痛,出门无所适从,“沉痛伤人心,出门何所之”。在路上,他看到老翁老妪相互扶持,这触动了他的内心,再次唤起他对亡妻的两次生离死别之痛,“路逢翁与媪,伛偻行相随。感我少年心,两度生别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叙述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怀念和生活的无常感慨。

收录诗词(291)

杨弘道(元)

成就

作品:《小亨集》

经历

气质高雅古朴、无心事业。但是光明磊落有大志气。作品中透露着怡然自得之趣味

  • 字:叔能
  • 号:素庵

相关古诗词

赴京

柏舟泛清济,憭慄晚秋时。

畏途愁落日,溯流行苦迟。

夷门望不见,笼水牵所思。

默坐柁楼底,寸心空自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李正甫赴鄂渚诗

武昌在何方,君今去处是。

借问谁同舟,秦氏佳公子。

我身非匏瓜,安能长在此。

相思复相思,滔滔江汉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襄阳送秦才叔赴鄂渚诗

高门多骄子,爱君性温舒。

南北分彼此,爱君怀抱虚。

黯然倍常情,解缆伤何如。

从今槎头鳊,不及武昌鱼。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祝心

祝心同灰冷,祝形同木槁。

典衣授衣月,身口交相恼。

愁来出郭门,散步入青草。

南山亦多情,依然向人好。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