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雨夕饯秋

风和雨、呜咽似骊歌。芳节惜蹉跎。

高楼何况闻鸿雁,重衾生怕梦山河。

说伤心,应更比,送春多。钟未到、尚馀梧几叶。

更欲断、最怜花寸蜡。霜晚晼、鬓消磨。

西风树到无声苦,东篱菊亦奈愁何。

剩凄清,今夕也,等閒过。

形式: 词牌: 最高楼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雨夜中送别秋天的伤感场景。"风和雨、呜咽似骊歌"以风雨声比喻离别的哀伤,如同挽歌般低回。"芳节惜蹉跎"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尤其是正值美好的时节。"高楼何况闻鸿雁"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情绪,高楼之上听到鸿雁南飞,更添思乡之情。

"重衾生怕梦山河"写主人公害怕在梦中再次经历离别之苦,暗示现实的分离已令他难以承受。接下来的"说伤心,应更比,送春多"表达了更深一层的悲凉,因为秋天的离去比春天更为残酷。

"钟未到、尚馀梧几叶"暗示时间的流逝,夜晚的钟声尚未响起,但梧桐叶已寥落,象征着秋天的凋零。"更欲断、最怜花寸蜡"借蜡烛燃烧殆尽,表达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哀怜。"霜晚晼、鬓消磨"则通过描写晚霜和白发,揭示了岁月无情和主人公的衰老。

"西风树到无声苦,东篱菊亦奈愁何"运用了西风、落叶和东篱黄菊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剩凄清,今夕也,等閒过"结句直抒胸臆,感叹今夜的凄清孤独,似乎在告诉读者,这样的悲伤日子已经习惯,轻易地度过。

总的来说,况周颐的《最高楼·雨夕饯秋》是一首深情而感伤的词作,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对时光易逝、离别之痛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205)

况周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 字:夔笙
  • 籍贯:况古
  • 生卒年:1859~1926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

如梦如烟忆旧游。听风听雨卧沧洲。

烛消香灺沈沈夜,春也须归何况秋。

书咄咄,索休休。霜天容易白人头。

秋归尚有黄花在,未必清樽不破愁。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

老向书丛作蠹鱼。病馀还补蠹馀书。

剧怜风雅凋残甚,怪底经生故训疏。

风雨外,闭门居。一编能遣几居诸。

寻常豹鼠何难识,未必终童我不如。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徵招.沤尹将之吴门,有书来云:虽小别,亦依黯也。赋此报之

清琴各自怜孤倚,停云总成消黯。

后约几情深,比黄花香澹。客襟悽万感。

算霜月、一秋分占。见说将离,绿芜愁到,冷吟阑槛。

点检浣花笺,珍珠字、天涯更无人念。

咫翠隔吴云,也难为别暂。不辞青鬓减。

只尊酒、再携须酽。雨潮语、寂寞沧州,更雁惊寒渐。

形式: 词牌: 徵招

玲珑玉

无恙危阑,染秋色、一夕谁知。

林疏日薄,作寒那更天涯。

恼乱丹枫醉舞,甚婵娟青女,犹斗华姿。悽其。

亏荒城,侵晓角吹。

漫惜何郎鬓绿,念江山金粉,一例成悲。

懒具鹴裘,向东篱、且看寒枝。

葭苍伊人何处,便咽尽、孤琴促节,雅操贻谁。

锦书滞,怅南楼,惊雁过迟。

形式: 词牌: 玲珑玉